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女生耽美>沉沙> 一百八十二、庭燎之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百八十二、庭燎之光(2 / 3)

自交换了一番担忧的神色,却也终究不曾提出反对之辞。

而卫暄似乎已然料到了此刻的景况,从容地叩首下拜,朗声道:“小王自请领兵迎敌,还望陛下与太后殿下恩准。”

“琅琊王忠勇为国,孤心甚慰。”陈定澜端然静坐于珠帘之后,淡淡地一扬唇角,继而含笑侧目,“陛下怎么看?”

卫琰此刻方才微笑开口:“准奏。”

卫暄深吸一口气,再次叩首道:“谢陛下。”

而陈定澜此刻复又环顾殿中百官,道:“此行虽已有贤王坐镇统筹,却不可仅仅只有琅琊王一人领兵动身。如右仆射所言,通晓军事者、熟悉荆州与白将军者皆不可少。”

此刻便又有官员微笑附和道:“若说对荆州的了解,恐怕还是右仆射的南阳赵氏首当其冲。只是……赵氏一族似乎并未有通晓兵法、独当一面的新秀?这却是有些难办了。”

赵雍听得此言,也并不愠怒,只是捻须叹道:“族中子弟不才,难以报效家国,臣也是深感愧疚。”

此言一出,便是明示了南阳赵氏在此战之中无力争功。朝中众人虽是意见不一,但皆认定此番并非苦战,更兼已有总领应战军事的卫暄承担了大半的风险,听得此言后一时便也怀上了借机为自己人讨些功劳的心思,各自推荐起了适合的人选。而谢长缨听得赵雍先前那番意指不明的话语后,心下总觉不安,便借着百官商讨之时,暗暗地瞥了苏敬则了一眼。

陈定澜在珠帘后将百官的一应讨论与举荐听得真切,待到殿中有意举荐者皆已陈词完毕,她方才以指甲轻轻敲了敲衣袖的边缘,缓缓开口道:“诚然,荆州一带素来局势复杂。如今若仅令元气未复的荆州军应战,难保是否会横生枝节——谢小将军,你且说一说,玄朔军经由这数月以来的训练,如今军容如何?”

虽早已料到了此刻的情势,谢长缨却仍旧不免心下苦笑:玄朔军组建不过半年,虽说征募的流民的确优于寻常兵户,但时间毕竟还是太短了。

她垂首上前,恭恭敬敬地向卫琰与陈定澜行了礼,答道:“玄朔军征募之流民皆是以骁勇应选,其先大多为青、徐、兖三州之人,生性劲悍勇武,只是缺少相应的行伍训练,若假以时日,当可为精兵。只是如今军中第一批招募的两万将士也不过训练半载,此刻前去应战,恐仍有疏漏。”

陈定澜听罢,却只是淡淡地笑道:“谢小将军此次是代身在江北的荀将军入朝议事,不知荀将军又是什么样的意思呢?

谢长缨长揖道:“荀将军之意,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若事态紧急,则玄朔军与江北驻军皆听凭朝廷调遣。然而末将身在玄朔军,深知他们操练得尚且青涩,也知如今未到万不得已之时,故而不得不将此中风险告知于陛下与太后殿下,望陛下与太后殿下决断。”

陈定澜含笑颔首,道:“并非是孤有意为难,实是担忧荆州的白将军分身乏术、诸将枯守陈规。此次无需谢小将军尽数调遣玄朔军应战,只是调上两三千人前去支援便可。一则分担白将军的担子,二则也是朝廷的表态——大宁为正朔所在,当泽被四方,此前荆州虽多生叛乱,但孤与陛下仍不会令荆州军民孤军奋战,更不会隔岸观火。”

“是,末将谨遵陛下与太后殿下之命。”

谢长缨叩首应声,心中却已暗暗地猜到了陈定澜的言下之意——监视卫暄与白懿行。回想起陈定澜发动宫变逼杀北宫氏前后的种种旧事,她也唯有心中轻叹:果然,铤而走险、凭风借力,永远都是有代价的。

待谢长缨退回百官中后,又有一名面孔颇生的年轻官员执笏出列,道:“陛下,太后殿下,若说通晓襄阳诸事之人,微臣却知有一人可以胜任。”

陈定澜颔首:“但说无妨。”

谢长缨暗暗地看向了那人,见他面容神色皆是平静从容,不似作假或另有内情之状,一时也唯有将信将疑地听着。

“便是如今的鸿胪寺苏寺卿。微臣本是襄阳郡中人,此次新岁回乡之时,听闻了不少苏寺卿定计赈灾、治理沔水的往事,窃以为若是此次昭国来犯意在试探襄阳兵力,那么苏寺卿定然可堪大任。”

“哦?”陈定澜笑了笑,目光转而落在了一直沉默不语的苏敬则身上,“苏寺卿以为如何?说起来,孤今日也正想问一问你那疏浚沔水修筑河堤的方案——此事孤有所耳闻,疏浚造景,颇有见地。”

苏敬则闻声出列,垂着眼眸端正庄重地向御座叩首再拜,而后平稳起身,目光停驻于御案之前,答道:“昔年襄阳郡的历任郡守忧劳数载、鞠躬尽瘁,微臣不过在此基础之上稍作修缮、略尽绵力,说到底不过是锦上添花的附尾,岂敢居功?”

陈定澜自然知晓此前的沔水河堤工事可谓朝令夕改,未有一处能够完工,多年来不过徒然耗费了千万内帑,此刻便也笑道:“苏寺卿不必妄自菲薄。‘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妇孺领之,受三日之食’、‘以工代赈,筑堰防洪,兼顾农商’,这些昔日奏疏中的语句,孤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