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游戏竞技>黄粱一梦终成空> 第11章 新皇登基与后汉来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章 新皇登基与后汉来犯(1 / 2)

皇宫深处的寝殿,沉疴缠身的郭威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如纸。晋王柴荣,这位被寄予厚望的皇子,在病榻前紧握着先皇的手,眼神坚定而深邃。

“父皇,您一定要挺住。”柴荣低声呢喃,仿佛在给自己打气。

郭威微微睁开眼睛,用微弱的声音说:“荣儿,为父的时日不多了,这个江山,就交给你了。”

柴荣眼角湿润,重重地点了点头。

壬戌日的清晨,阳光洒满皇宫的金碧辉煌。宰相冯道率领百官,身着朝服,在宫门外静静等候。他们手持表章,准备向新皇表达臣子们的忠诚与期待。

三次上表,三次推辞。柴荣在众人的簇拥下,终于走出了寝殿。他的脸上没有喜色,只有沉重的责任感。他知道,自己即将肩负起一个国家的命运。

“臣等参见陛下,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

柴荣挥了挥手,示意众人平身。他目光扫过每一位大臣的脸,最后定格在冯道身上:“冯相,朕初登大宝,诸多事宜还需仰仗各位卿家。”

冯道躬身道:“陛下言重了。为陛下分忧,乃臣等本分。”

丁卯日,新皇的登基大典如期举行。柴荣端坐在龙椅上,接受百官的朝拜。随后,他发布了一系列任命消息:中书令冯道为山陵使,负责先皇的陵寝事宜;太常卿田敏为礼仪使,掌管朝廷礼仪;兵部尚书张昭为卤簿使,负责皇帝的仪仗队伍;御史中丞张煦为仪仗使,协同张昭工作;开封少尹、代理府事王敏为桥道使,负责京城的道路和桥梁建设。

这些任命一经宣布,朝堂上顿时响起一片议论声。众人都在猜测新皇的意图和未来的政治走向。

然而,就在这时,北汉趁后周国丧之日,纠结辽国联军南下。消息传来,朝堂上一片哗然。

柴荣面色凝重地看着地图上的北汉与辽国联军进军的路线,心中却是翻江倒海。他知道,这是自己登基后的第一次大考,也是向天下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

“各位卿家,对于北汉和辽国的联军,你们有什么看法?”柴荣沉声问道。

朝堂上一片寂静,众人都看着宰相冯道。冯道沉吟片刻,出列奏道:“陛下,刘崇自平阳逃遁后势力大减,此时联合辽国南下必定是虚张声势。臣以为我们只需坚守城池以逸待劳即可。”

柴荣微微皱眉:“冯相的意思是让朕坐视敌人进犯而无动于衷吗?”

“陛下息怒。”冯道连忙解释道,“臣并非此意。只是陛下刚刚登基不久人心易动不宜轻举妄动。况且先帝的山陵尚未完工……”

“够了!”柴荣突然拍案而起,“难道就因为这些理由就让朕眼睁睁地看着敌人入侵而无所作为吗?昔日唐太宗创业之时无不亲征朕又何惧之有?”

冯道心中一凛他知道皇帝已经下定决心要亲征了。于是他不再劝阻只是低声说道:“如今先帝驾崩,陛下现在还不能学习太宗。只是刘崇虽为乌合之众但还有辽国的骑军……”

“辽国的骑军?”柴荣冷笑一声“朕灭他们就如山压卵般不堪一击!”

冯道心中苦笑面上却不敢表露出来:“那不知陛下做不做得那座山?”

柴荣有些生气,晨会不欢而散……

三月丁丑日,天边破晓的曙光被滚滚浓烟遮蔽,潞州城头的烽火像是一只只咆哮的巨兽,将紧急的军情以火光的形式迅速传至深宫之中。皇宫内外,原本静谧的气氛被骤然而至的战报打破,一股肃杀之气弥漫开来。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的面色比往常更加苍白,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和不安。皇帝的龙袍在微微颤抖的手中紧紧攥住,他的目光如同利剑一般,试图从每一张面孔上寻找到一丝能够给他带来安慰的信息,然而回应他的只有沉默和惶恐。

“河东刘崇率军入侵,兵马监押穆令均所部已遭受重创,官军节节败退。”传令兵的声音在朝堂内回荡,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一般敲打在每一个人的心上。朝堂内响起了一阵窃窃私语,但很快就被皇帝冷厉的目光所压制。

皇帝的内心也充满了焦虑和不安。他知道,这场战争对于国家来说意义重大,一旦失利,后果不堪设想。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符彦卿听令!”皇帝的声音在朝堂上响起,坚定而有力,“朕命你领天雄军从磁州固镇路火速增援潞州,郭崇为副将。你们务必尽快赶到战场,稳住阵脚,挫敌锐气!”

符彦卿出列,躬身领命。他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已经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

“王彦超!”皇帝继续下令,“你率河中军自晋州东进,迎击敌军。韩通辅佐你,共同抵御敌人的进攻。你们要密切配合,奋勇杀敌,保卫国家的安宁!”

王彦超和韩通也相继出列领命。他们的脸上虽然带着一丝紧张,但更多的是坚定和勇敢。

“向训、樊爱能、何徽等人!”皇帝的声音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