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女生耽美>代嫁和亲后逆袭了> 力挽狂澜回(二十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力挽狂澜回(二十五)(3 / 3)

,“正因如此,怕是连自小与他一同长大的圣人都想不到,他竟在不知不觉间,收拢了众多朝堂重臣,俨然将含元殿的半壁江山纳入掌握。”

神启帝眼角神经质地抽跳两下,再次看向那封奏疏,不过寥寥数语,却记录了恒王与不下五六位朝中重臣的往来明细,除了神启帝一早知情的颍川庾氏,更有时任国子监祭酒的赵郡李氏、大理寺卿的范阳卢氏,以及同为四大姓之一的太原王氏。

联想起太原王氏家主王悯既为当朝中书令,又兼着同平章事,乃是政事堂仅次于谢相的第二号人物,平时在朝中素以持身中正、不偏不倚著称,却也无声无息地倒向了恒王,甚至将族中最具才名的嫡次子派到恒王麾下效力,神启帝就恨不能咬碎牙关。

更不必提,丹凤门外的太学生情愿,背后不乏恒王授意。

“好啊……好得很!这些人眼中,还有没有朕这个一国之君!”

神启帝怒到极致,将案上奏疏一股脑推到地上,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却未惊动任何一名内宦入殿查看。

只因魏暄觐见之前,吩咐他们“未经宣召,不得擅自入内”。

“陛下息怒,”魏暄无甚语气起伏地说道,“事已至此,您再如何震怒也于事无补,只会自伤其身。”

神启帝的愤怒一半出自真心,一半却是做给魏暄看——他是先帝嫡长,自小受尽宠爱,从未怀疑过帝位归属,唯一需要忌惮的便是手握重兵又功高震主的封疆大吏。

他从未想过,一起长大、行事低调的庶出胞弟会成为自己的威胁,这就好比被从未看在眼里的猫儿狗儿咬了一口,让他既愤怒又倍感屈辱。

但他终究不是蠢人,从魏暄深晦不明的话语中分辨出一丝隐意。

他在向天子示好。

“难为皇叔替朕留意这些,只是朕不明白,你向朕揭露恒王所为,究竟想得到什么?”神启帝狐疑道,“时至今日,皇叔想对付老二,自己就能动手,还需朕出面吗?”

魏暄语气平直:“陛下言重,臣并无此意。”

他敛下眼眸,弧度寒凉地翘起唇角:“臣只想提醒陛下,不论恒王殿下有多少不臣之举,他都是先帝血脉、陛下唯一的兄弟。您想根除后患,必须拿出一个名正言顺,且能堵住天下悠悠众口的理由,否则就是不顾手足亲情。”

神启帝犹疑地看着魏暄,他并非看不出当朝权臣另怀心思,但只要魏暄不迈出逾越“君臣”的那一步,他对神启帝的威胁便要排在恒王之后。

再如何位高权重、战功赫赫,靖安侯到底是“臣”,口耳相传的圣人学说和忠良典范在世人心中画下了“君臣有别”的红线,又成了制约权臣的镣铐与枷锁。魏暄若不想“靖安”之名蒙羞覆尘,不想魏氏先祖遭人口诛笔伐不得安宁,就不能越过那道线。

可恒王不一样,同为先帝血脉、皇室嫡系,世人会天然地拿这对天家兄弟作比较。

一个是曾遭北律俘虏,更险些叫开国都大门的污点天子,另一个却是美名盛誉京中的“贤王”,后世史书会如何评判,神启帝想起来就咬牙切齿。

“什么理由?”神启帝拢在袍袖中的手慢慢攥紧,方才尚有五分做戏,此刻却是七分震怒、三分惶恐,“皇叔有话,直说便是!”

魏暄笑了笑:“比方说……恒王殿下勾结外敌,陷害忠良,致使两万将士殒命沙场。”

神启帝咯噔一下,试探道:“皇叔所谓的忠良是指……”

魏暄一字一顿:“前忠武将军,薛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