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非但没有一心向道,反而落草为寇,烧杀抢掠,欺男霸女,无恶不作,终成一代恶人。
“弟子不明白,您先前说张兄的富贵是弟子给的,怎么又说是借了张九奴的道运呢?”
“这便是因果,得道成仙之人,大抵有两种,一是九世富贵,阅尽繁华,人世之乐享尽,便想要求长生之法,悟仙人之乐;一是九世贫苦,受尽冷眼,看透人世虚妄,便欲登临仙境,远离人世纷杂。除此之外,人世间还有先贵后贱、先贱后贵之运,先贱后贵者,富贵多不长久;先贵后贱者,难免生出作恶之心。”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卷经。
丽娘这才知道自己惹了这么一桩祸事。
东王公见她又惊又俱,又懊恼又悔恨,心想自己也有不教之过,便不愿过分苛责她,好言宽慰道:“你也不必太过自责,为师今日便是来助你破解这桩因果的。”
说完,从怀中掏出一卷金光闪闪的名册,名册封面上刻着三个大字——恶人卷。
“这是为师从斗姆元君处为你借来的恶人卷,你先将张九奴的生平事迹细细看了,为师再传授你祝香咒,只要心有所想,口有所念,便可前去点化。”
“可是弟子,”丽娘话还未说完,就见东王公以席地而坐,凤目微瞑,似睡非醒。
可是弟子从未学过点化之法呀!
丽娘吞下未说出口的话,乖乖地拿起卷帙,囫囵吞枣地读起来。
不过半个时辰,丽娘便将那唤作张九奴的凡人生平看尽了,一时唏嘘不已。
张九奴四岁时生母过世,张父同年续弦同村赵氏。
第二年,张七祥身染恶疾,不久便离世了。张父为其守孝三年,家中大小事由都有赵氏打点。
赵氏为人刻薄且过分精明,对顾客多有得罪,张家生意逐渐衰败。等到张父守丧结束,已经是门可罗雀的光景,只得关张。
本想着村里还有些土地,卖掉铺子,还上外债,务农为生,仍可求一世温饱。
哪知张父亲姐张大姑和姑父穷生奸计,凭着这些年在村里的经营,竟霸占土地不还。
张父为人懦弱,赵氏色厉内荏,这土地便要不回来了。
张家境遇自此一落千丈。
想当初赵氏进门张家还是小富,如今沦为赤贫,心内怎么不窝火。再加上她自进门便没有生育,村里风言风语不少,故而心理变态起来,对张父和张九奴格外苛责。
赵氏对张父只敢骂,对张九奴确是又打又骂。
九奴十岁那年,又被赵氏鞭打责骂,心中委屈兼思念亡母,便负气出走,路上被歹人掳去,自此落草为寇。
“唉,可怜,可怜。”
丽娘一面摇头一面合上卷帙,就看东王公不知何时已经从袖中掏出一炷香,掐诀点燃后插在地上。
“弟子已经看完了。”
东王公点点头,没有说话。
“弟子以为,此事皆因赵氏苛待而起,若赵氏能善待张九奴,张九奴便不会负气出走,也不会被歹人所掳,也就不会落草为寇了。”
东王公再次点点头,仍是没有说话。
丽娘不知他是何意,追问道:“祖师意下如何?”
“你打定主意便只管去做,本师不是已经将祝香咒传给你了吗?”
“可是,弟子从未学过点化之法,还请祖师指点。”
“天机不可泄露。”
东王公说完,仍旧闭上双目,打坐起来。
自古神仙下凡,总是少不了一句“天机不可泄露”,这是因为凡事皆有定数,这世间有人富贵就会有人贫困,有人撞大运就有人倒大霉,若泄露天机,众人皆顾着趋吉避凶,这世间的平衡便被打破,陷入混沌。
丽娘无法,只得认命似的在东王公对面盘腿坐下,双手搭在膝上,紧闭双目,默念祝香咒,只听得耳边狂风大作,周身冰冷异常。
待风停声止,丽娘睁眼一看,面前是一片皑皑白雪。
远处群山连绵起伏,皆被白茫茫的大雪覆盖,唯有山脚下有一阴暗发黑处,应该是一村庄,想必便是张家村了吧。
丽娘心里想着,快步前行。寒冬腊月,鸟兽蛰伏,村里人家大多缺避寒的衣裳,所以窝在家猫冬。
一路上,只能听见锦履踏雪的“沙沙”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