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归义非唐> 第246章 加税平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6章 加税平叛(1 / 4)

第246章 加税平叛

“轰——”

时至六月,陇西山中雷鸣不断,烟尘使得四周山林蒙上一层白灰。

这是岷州与临州交界处的山林中,而这些不断作响的雷鸣声,则是工匠与民夫在扩修官道的结果。

为了日后的防御反击作战,刘继隆命令各州利用火药来扩修官道。

陇右原本的官道,大部分是两丈宽,少量是一丈宽。

如今经过刘继隆下令,所有官道都必须修出三丈宽。

正因如此,如今整个陇右地界,基本被火药爆破的雷鸣声所覆盖。

好在扩修的官道都是对内的,距离边境遥远,所以也不怕被唐廷探查。

某处官道上,刘继隆坐在马背上眺望远处渐渐熄灭的扬尘,而他身后是崔恕与曹茂。

二人此时正在汇报唐廷与河西的情报,其中最令刘继隆在意的,还是高骈的调走。

“高骈带着四千多成武游奕军与八千多家眷南下,沿途要平定湖南兵乱和岭南兵乱,然后担任岭南节度使。”

“新到任的秦陇刺史、天雄军节度使是原来泾原节度使的李承勋。”

“如今成武游奕军被高骈带走大半,秦陇二州只剩一万天雄军和一千五百成武游奕军。”

“李承勋抵达秦州后,便把成武游奕军并入天雄军,额外又招募四百多人。”

“眼下秦陇的天雄军有兵额一万二,其中骑兵不足两千。”

曹茂汇报过后,刘继隆这才开口道:

“带着这么多番人南下岭南,高骈这厮是带他们去找死?”

西北和岭南的气候有多大,刘继隆比高骈清楚多了。

这个时代岭南的气候,与后世的中南半岛差不多,甚至还要闷热。

高骈带去的那批人,但凡能活下三分之一,都算老天开眼了。

想到这里,刘继隆摇摇头,懒得管高骈的死活。

反正他离开陇右,换了个不知名的李承勋来秦州,这对于陇右而言是件好事。

“秦陇的事情暂且观察着,如果天雄军有扩军的迹象,立马告诉我。”

“是!”

曹茂回应刘继隆,而崔恕眼见刘继隆没有继续说话,当即汇报道:

“张使君让我们准备足够的瓷器、漆器和丝绸。”

“各种香料的价钱也定下了,只有长安香料价格的三成,我们倒手一卖就能赚七成。”

“另外,瓜沙甘肃四州都已经安稳,张使君派都万孟带两千精骑、一千五百步卒和两万百姓前往瓜州和肃州安置。”

“安置过后,应该就准备出兵收复伊州了。”

“伊州人口不过七千多口,两个县的守军不过八百人,索忠顗只有献城这一条路。”

崔恕说罢,刘继隆整理了思绪,随后开口说道:

“河西的事情不用管,只需要盯着凉州就行。”

“另外迁徙兰州的人口,安置的如何了?”

他把话题引向人口,崔恕听后沉默,曹茂则是接上话茬:

“兰州治下五泉有两万七千口百姓,在河谷平原布置了三个乡,十八个村。”

“北边的广武县,原本只有八千多百姓,基本都是番口。”

“如今两年不到,先后迁入一万三千多人,人口二万二千四百余口,土地被二次分配,人均五亩二分。”

“以当地的情况来看,起码能开垦五十万亩,足够养活五万百姓。”

说到此处,曹茂顿了顿,接着说道:“山南西道这个月以来,基本没有什么人口流入了。”

“剑南道那边,杨复恭倒是在和我们做口马贸易,每日贩往松州的口马不少于一千。”

“至前日,杨复恭前后卖了一万七千六百一十二口,基本都是青壮健妇。”

“这些人口中,还有九千多人没有得到安置。”

“敢问节帅,这些人,也要向广武安置吗?”

曹茂询问刘继隆,刘继隆不假思索的点头。

见状,曹茂不再询问,而刘继隆也开口道:“卖了这么多人,杨复恭手上的钱,起码能买七八万石粮食了。”

“现在他们还没停下口马贸易,恐怕俞从晖那边消息属实,魏谟不仅需要赈灾,还需要筹措钱粮来修葺南边的关隘。”

“估计再卖个几千口人,他们就能凑够修葺关隘的钱粮了。”

“松州那边买入的人口,依旧按照我说的,尽数安置到广武。”

“倘若广武县仓粮食吃光,便从河州和鄯州的州仓调粮,不能动官仓的粮食。”

“另外河西那边所需的货物都准备好,再筹措二万石陈粮送给张淮深。”

刘继隆没有忘记当初张淮深借粮给他的事情,如今他手中粮草充足,虽然还远远没有达到目标的二百万石存粮,但送些陈粮给张淮深,还当初借粮的恩情也无妨。

反正随着河西与陇右的香料贸易开展,陇右将会获得一笔额外的收入。

这笔收入若是用来买粮,蓄满另外两个官仓不成问题。

当然,如今最重要的,还是趁早拿下凉州。

想到这里,刘继隆调转马头:“回狄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