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归义非唐> 第80章 东进磨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0章 东进磨难(1 / 4)

第80章 东进磨难

“他们总是想着蜗居此处,也不想想内外局势!”

敦煌县衙内堂中,张议潭坐在左首位,语气中严厉既无奈。

张淮溶坐在他对面,张议潮坐在主位。

面对自家大兄的无奈,张议潮沉默中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随后才缓缓道:

“这也能看出来,他们已经团结起来,把想要的东西拿到了。”

他的话让张议潭等人心中一凛,张淮溶担忧道:

“这就是叔父您要进军伊州的另外原因吗,可冬季出兵伊州,这……”

“能拿下的,不必担心。”

张议潮轻飘飘一句话,便安定了张淮溶那摇动的内心。

“那刘继隆与你共事多月,你观察他如何?”

他目光看向张淮溶,张淮溶便将刘继隆这几个月的所作所为都告诉了他。

听见刘继隆将山丹治理的井井有条,即便在外作战也没有耽误山丹发展,张议潮不免露出欣慰之色。

“尚延心入寇前,他还说要训练精骑,以战养战,削弱凉州。”

“眼下有了尚婢婢相助,估计开春后他便要对凉州西边的番和动手了。”

张淮溶将刘继隆的想法说出,张议潭高兴颔首:“这倒是好办法。”

“嗯!”张议潮也认可的颔首,随后看着张淮溶继续道:

“虽说他与你和淮深相交莫逆,但他毕竟孤身一人。”

“你与他共事这几个月,可曾看出他有其它想法?”

张议潮还是忘不了刘继隆的眼神,他眼底的那丝心思让张议潮捉摸不透,只能询问张淮溶来解惑。

河西东进是大事,在这件事面前,容不得半点差错。

“倒也没有什么想法,他这人倒是好相处……”

张淮溶仔细想了想,最后摇头解释起来。

张议潭闻言也看向张议潮:“淮深拔擢他不是没有道理的,若是军中多几个刘继隆,我们也就轻松些了。”

“谈何容易……”张议潮忍不住苦笑起来。

在河西之地能还能说官话,便已经超过了九成九的人,更别提刘继隆还能写字、打仗了。

将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放下后,张议潮重新看向张议潭:

“收复伊州后,便需要大兄您率精骑亲自走一趟丰州了。”

“嗯!”张议潭目光坚定:“我们派出十几批人都没有回来,这次我亲自领兵,不信到不了长安!”

“不过……”

说着说着,张议潭有些不忍的看向张议潮:

“我们说到底还是遗民,况且昔年吴氏投降吐蕃时,我张氏也并未阻拦。”

“虽说这些年我们没有助纣为虐,但朝廷那边恐怕了解之后也很难信任我们。”

面对张议潭的担忧,张议潮却语气坚定:“精诚所加,金石为开,我相信朝廷总有相信我们的一天。”

“这次大兄你前往长安,我唯一担心的就是一件事。”

张议潮缓了缓气,紧接着才担忧道:“我在河西收复失地,虽说有益于朝廷,可朝廷一开始不一定会信任我。”

“因此,我担心朝廷会……”

他顿了顿,不知道该怎么说,张议潭却抢答道:“你担心朝廷要留人作质?”

话音落下,不等张议潮开口,他便声音爽朗道:“你莫不是以为我想不到?”

“我既然选择前往长安,便做好了回不来的准备。”

“朝廷要人为质,淮鼎他们分量不够,河西又离不开你和淮深,那便只有我留在长安为质了。”

“呵呵……”说着说着,张议潭还笑了起来:

“去长安不用厮杀,也没有那么多事情叨扰,明明是去享福的,你不用担心我。”

他把前往长安为质说得满是好处,可张议潮与张淮溶又怎么不知道为质的下场呢。

张议潭若是前往长安为质,那除了皇帝准许,他恐怕在余生都不得离开长安城范围一步。

即便死后,恐怕也难以运回故土安葬,只能埋骨他乡。

对于乡土情结极重的汉人而言,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这样结局的,更何况张议潭还要在庙堂上为河西据理力争。

哪怕他说得再如何轻松,张议潮心里始终沉甸甸的。

“好了,过几日你还要出征伊州,我便不打扰你了,你嫂嫂还等着我回去吃饭,便不留下了。”

张议潭洒脱起身,解释过后便作揖离去了。

张淮溶见状连忙跟上,走到门口才对张议潮作揖,而后离去。

瞧着他们的背影,张议潮只觉得十分疲惫,但一想到张淮深和刘继隆这些为了东归而战的年轻人,他便又觉得自己这点疲惫不算什么。

“不过半百罢了,今生还未见到长安城,何敢言累啊……”

他起身向内院走去,笑声爽朗,背影也渐渐洒脱起来。

半个月后,他如当日正厅所说般率军西征,即便敦煌已经飘雪,却无法阻止他收复伊州的决心。

刘继隆得知他出兵伊州时,却已经是十一月中旬了。

“一个月才将消息传回,这速度确实有些慢了,估计节度使都已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