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官,这是您的酒,菜肴已经全了,请慢用。”客栈伙计端着一盘热气腾腾的菜和一壶美酒,恭敬地放在桌上,笑眯眯地说道。
“小二,你们这里的生意向来如此红火吗?”梅志宏拿起酒杯,轻轻地抿了一口,感觉醇香而不辣,不禁赞叹道。
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托,梅志宏又问了一句。
客栈伙计道:“小的在这里打杂已经有几年了。以前客栈的生意不咋地,堪称门可罗雀,只有节庆或者有贵客来时才会有点热闹。自从宋大人来了以后,情况就大变样了。”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敬佩:“宋大人通畅了临安与安阳的往来,清剿匪徒,让各地的人都来能到这里做买卖或者游玩。客栈的生意自然越来越火爆了。”
不是说谭鸿儒大人不够好,只能说宋大人的手段更加高明,一个个政令雨后春笋般颁布下来,将前任承托的一无是处。
用餐的过程很安静,梅志宏偷眼打量了几次面无表情的刺史,心里暗呼:我真不是托啊。
梅志宏无语的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街道,心中却有些忐忑,为了帮助宋老弟,给他创造机会,强行制造了这次机会,上官定然误会大了啊。
用餐结束后,青年刺史起身,对梅志宏道:“宋小鱼已经成功勾起本座的兴趣,咱们去府衙看看,看看他究竟有何本事。”
青年说着,拂了拂衣袖,神气十足。
梅志宏付了银子,连忙跟上,心里不免忐忑,不知道刺史大人会不会给宋小鱼一个机会。
他们一行人来到府衙门口,只见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排着队交头接耳,看起来热闹非凡。
梅志宏心中一沉,上官来巡察政绩,竟有如此多的百姓伸冤,无论是不是前任留下的案子,都不是什么好兆头。
“这是怎么回事?”梅志宏拉住身边的一个路人问道。
路人解释道:“每月初八是临安县令接待日,百姓有任何冤屈都可以跟县太爷反映。我卯时就在此排队了,阁下需要号码牌吗?”
路人说着神秘地伸出三个手指,示意梅志宏要付出三十文钱才能插队。
梅志宏顿时了然,心中暗松一口气,爽快的从怀中掏出三十文钱,交给路人甲,这才插队到前排。
他心中十分好奇宋小鱼在府衙里做了什么事情,让百姓如此热情高涨的伸冤诉苦,按照这种效率推进,用不了半年临安的治安环境恐怕就就没变了。
自大魏立国以来,似乎从未见过类似情景,看百姓脸上的向往之情,他很清楚这个所谓的县长接待日,确实是惠民之举。
梅志宏此时好奇心大起,对着路人甲问道:“这位小哥,难道任何冤屈都可以找宋大人申诉吗?”
他知道宋小鱼是一个探案高手,可是治理地方却是第一次,没想到一出手就是雷霆手腕,让全城百姓如此信服。
路人甲用一副看外乡人的表情看着梅志宏,骄傲地说道:“看你这么问就知道你是外地人了,我给你解释下我临安的新规。”
他显然对临安的变化感到自豪:“大人说了,地不分东西,法不分南北。只要在临安地界上发生的不平之事,皆可找府衙主持公道。不同的是每月初八是县太爷接待日,其余时间,也可以找师爷反馈冤屈。临安有专门设立了一个接待窗口,叫……对了,叫信访处,而且也可以匿名上访,县里都会处理的。”
梅志宏听得啧啧称奇,身后的青年也若有所思。他们都想见识一下这个传说中的宋小鱼,到底是怎么办到的,脑中如何有如此之多的奇思妙想。
临安之前是什么样子,他们比谁都清楚。
如今盛况空前,百姓冤有所诉,日子也蒸蒸日上,一派繁荣景象。
这一切都与宋小鱼有关。
临安实行新规以来,可谓忙得不可开交,原本来临安游玩,顺便拜访宋小鱼的同窗,都被宋小鱼安排到府衙临时帮忙。
县衙内院,摆了十几张桌椅,每张桌椅前坐着一个年轻人,桌子上是厚厚一叠材料,桌子对面坐着告状的群众,热闹无比。
拿着号码牌的百姓站在警戒线外等候,直到前方有人办理好业务后,对空闲的人举手示意后,才有后续的人跟上。
青年刺史和梅志宏跟着人群进入了府衙,只见大堂上高高坐着一位年轻俊朗的男子,他神情沉稳,目光锐利,一举一动都透露出一股温和,正是宋小鱼。。
宋小鱼穿着一身藏青色的官袍,头戴黑色的翘角帽,显得气宇轩昂,英气勃发,此时,手持一卷案卷,正对着下面的百姓说着什么。
少顷,百姓不知道得到怎样的许诺,对着宋县令感激的磕头道谢,被一边的师爷拦住了。
青年刺史身边的田护卫见到宋小鱼神色大变,顿时露出惊喜的神色,惊呼道:“公子,是曾……曾先生!”
“什么曾先生?”梅志宏疑惑地扫视四周,目光最终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