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测。
就是宋志文看来也不由自主的对何氏道:霄哥儿,比我那个时候可要强多了,我像他这么大的时候,要是一圈人围着夸赞我,我恐怕乐的就找不到北了。
宋志文一直害怕宋启霄这一路太过顺利,经历过的事情又少。
天上掉了一个馅饼,就正好落在了他嘴里,不过二十来岁,就成为了从四品。
也怕宋启霄一个人身在外地,一个人孤立无援,或者让别人像温水煮青蛙那样给煮了,见到宋启霄的所做所为,这下子也算是完全放心下来。
好事成双,宋启霄刚来的时候,专门为当地的农业招收了不少关于农桑方面的人才,后又因为收成不错这件事情在皇帝那里过了明路,还挂了号。
皇帝周围人才济济,有着农桑做引子,这群人便想到了每年一到雨季就发大水的事情。
朝廷专门派人在容易发水的地方成立了有关部门,不仅查看了历年防洪治水的例子,还询问了当地对发洪水有了解的人。
总结出了发洪水的日子,在这段日子让当地百姓搬到地势高的地方去,减少了不少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其实这发水灾的日子,经历过的人大都可以推算出来,不就是夏季的那几天,但往常都没有官府组织。
通常都是自家官自家的,经常出现那种躲到山上了,没有被洪水淹了到是被狼吃了的事情。
又或者在山上多了好一些日子,都认为不会发水了,刚回到家以后,洪水正好来的情况。
这一回可不一样,由官府统一来进行指挥,发放物资,等到大水过后才让所有人下山。
虽然不少房子都被大水冲垮了,但在官府的帮助下,很快便重建起来。
与往年相比这些地方通常在洪水过后都需要一大笔资金援助才行。
今年与往年相比,朝廷节省了一大笔开支,皇帝为此也是龙颜大悦。
皇帝一高兴就想到了当初这个想法是宋启霄给提出来的。
在叫来人一问,这人在陇西干的很不错,是个一个可用之才,挥挥手就给宋启霄提了半级,从州同给提成了同知。
这下父子两人算是平级了,宋家自然是好一顿庆贺。
宋启霄和呼延玉青的婚礼也提上了日程,就定在了六月初九,很快这一天便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