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女生耽美>人间月> 第1章 京都传音信,随燕入长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章 京都传音信,随燕入长安(1 / 2)

我姓潘,闺名明秀,小字鸳鸳。

我的父亲是当朝司水令,管着官家漕运码头。我上头有一个哥哥和两位姐姐。母亲将他们养的很好,大哥娶了州里最有名的书院院长的女儿,二姐与荆州首富定了亲,三姐也正在与直隶郡守议亲。

三人的姻亲分别揽了名、钱、权。

如今只剩下这个未及笄的我,还需母亲奔走相看。

“我家鸳鸳啊,虽不及她两个姐姐貌美,但也算清秀,在荆州城也是能拿得出手的,她乖巧可人,从不忤逆我,我自小便要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女红更是没话说的。”母亲在一众贵夫人面前将我夸上了天。

我故作娇羞地垂首微笑。

我上头那三位嫁娶得好,还要归功于母亲这张胜似媒婆的巧嘴,就拿我说,我除了下棋,其他几样可是一窍不通,也就认些字能看看账本罢了。

因此我不免有些心虚。

其实若要我自己选人嫁,我倒想选个武夫,最好在军营有个官职的,既不会嫌弃我的才情不够,又能保我衣食无忧,多好。

不过这话我可不敢说出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有小姑娘自己要求嫁人的。

一日,父亲收到了一封信。

来自长安。

我们家族祖籍在襄阳,然如今几代过去也只有我家还守着本,父亲的哥哥官至三品吏部尚书,很早便移居了长安。

如今伯父不仅自己身居高位,还培养出一个状元儿子,不及而立便已做了大理寺少卿。还有一个声名在外的女儿,前几年嫁入宁王府做了夫人,只可惜红颜薄命,只生了位姑娘便撒手人寰。

人去了,还未留下儿子,按理说这份姻亲关系便到此为止了,伯父家虽有遗憾,却也作罢。

可谁知宁王在今年突然显露头角,得了帝心,一跃封了太子,鲤鱼变成了蛟龙。

王府侧室的姻亲,没了便没了,可这太子府的姻亲,是断断不能没的。

于是伯父就想到了从族中找一位适龄姑娘再嫁的法子,美名其曰是照顾未来小公主,实则是继续维持姻亲关系。

我族内到了适龄年纪且官职还体面的,也就只有我家了。

可这封信来的真不是时候,二姐来年便要出嫁,三姐的亲事也八九不离十了,如今我家只剩下我了。

可我精明不及二姐,容貌不比三姐,又无才无德,送过去,恐怕不会得太子欢心。

在我与三姐之间,父亲最终还是选定了我。

因为在父亲看来,一个妾的母家,再巴结太子也得不到多大利益,还要与伯父家分,不如做直隶郡守的正经岳父,在荆州独大。

三姐貌美,心思玲珑,在哪里也能讨夫君欢心,父亲自然要将她安排在最合适的地方。

最终,倒霉的还是我。

真是晦气,管他太子皇帝,只要做了别人的妾,哪还有出人头地的时候!

我不愿,小闹了一场,被父亲关了起来,三姐跑来取笑我,说我即便再不愿,婚姻大事,也做不得自己的主,劝我还是认了吧。

我心里有气,可也没有法子,最后仍是妥协了。

书信来来回回小半个月,伯父那边传来消息,要把我接走,住上一阵子。

临行前母亲给我收拾东西,把我抱在怀里哭着说:“鸳鸳啊,你一定要聪明一点,入了太子府,多和太子妃走动,切记谨言慎行,莫要生一些不该有的心思。”

她抚摸着我的头,神色透露着一种我看不懂的悲伤:“你要记得,女人这辈子要想活得好,就要聪明些,别人都靠不住,你只能靠自己!”

我觉得可笑,我一个弱女子,身无长物,去长安做人妾室,如何能活好?

我启程前往长安那日,枫林染醉,鸿雁高飞。

我穿着一身粉色罗裙,披着一件鹅黄色外衫,拜别爹娘,坐上了去长安的马车。

依稀记得我唯一一次出远门便是四岁那年去伯父家,那里的一切都已在我的记忆里模糊不清了。

护送我的人是伯父府上管家的儿子,名叫亦书,带着他的妹妹,比我大上两个年岁,名叫露珠,一路侍候我梳洗进膳。

行至弘农郡商县,一处景致热闹非凡,亦书好奇,便去打听,回来后说:“姑娘,原来是这边有一棵梦安树,据说是梦女下凡种下的,一载只开一次花,一次只开一朵,花状如莲,香气迷人,这里的人都将这花看作仙品,还传言说得此花者,以香入药可去百病,容颜永驻。”

这倒稀奇,我也好奇了,问他:“这些人围着,可是花开了?”

“并非如此,这花一载只一朵,大家都想要,于是便有了“竟花”的风俗,如今大家都在各凭本事精选“花君”。若竞选上,等花开了,便可自行摘花。”

“听着稀奇,真想去看看。”我刚撩起轿帘,亦书又飞快给我放下帘子。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