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接轨”的大势和文化旅游的国际化,也让这个独特的项目有着可观的前景,再加上彭外的加持,如果董自辉要在这上面做足了文章,那么他在读彭外的时候,就有可能在全班同学以至全校同学中率先实现财富自由。
这太让人羡慕嫉妒恨了,也太可怕了。
可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困难是,如何与彭外这所高校的在校生扯上关系,而最终的受益者中有彭外,有董自辉,这是个问题。
想到这里,李明达不由舒了一口气,因为他目前认为,这是个难题,甚至是一个难以解开的“死扣”。
舒气的姿态变成了讪笑,或者说内心的狞笑,而且笑里还带着幸灾乐祸。
就在李明达想到这里的时候,潘百齐突然道:“这个项目如果刘总决定要做,最好以彭外为主体申报,这样更容易获得批准。一所高校的上层人脉与刘总的民办企业相比,优势应该是明显的。何况,这项目的原始动议是董自辉的,而他现在的身份是彭外的学生。”潘百齐语调沉郁地对刘世勋说着。
这明显的是在宣示主权。
“哈哈,我正有此意。”刘世勋简直是太高兴了,原来他还担心自己民办企业的身份撑不起这个摊子,更何况这里牵扯到许多政策法规的麻烦,有个高校出头又作为重要的“学术”后盾,相关手续办起来,就要省时省力的多。
有钱赚,还不用操主要的也是大的心。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