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二天,李青云又带着女姜去了上次那个金银铺子。这次,他拿出一块十斤重的金子,让掌柜去炼的。
照例是他跟着掌柜,进到内室,又是上次那个师傅用火熔炼好之后拿了出来。
掌柜的用戥子一称,却是九斤七两重,直接兑换成银子,共有一千二百五十一两,装在一个箱子里,李青云直接抱着走了。
掌柜看着他们离开,也不多说。他也是多年的老江湖,自然晓得多余的话不该问,也不该和旁人去说。
个人自有个人的缘法,多言恐会招来祸端。
李青云手里有钱,心中不慌。这次兑换了将近一千两二百五十两的银子,也正式把游学的事情提上日程。
他的路引这些已经全部办理好了。如今有钱又买了一辆马车,各种换洗的衣服鞋袜买了七八身。
又去了镇里看望他弟弟青山,又给弟弟指点一些学问,临走时给了他五十两银子,要他自己留着花用。
回到家中,拜见了父母和爷爷奶奶。陪着老人家吃饭聊天。给他们说了自己离开的日子,他母亲自然给他准备路上用的东西。
李青云也没有多说,他明白,这是母亲的心意。
又给了父亲两百两银子,让他交给母亲花用。又悄悄给他爷爷奶奶各五十两,妹妹青瑶也给了五十两。家中之人自然没有过问他银子是从何而来,他也没有说。
只是交代家人,照顾好自己。又想着自己也看了黄帝内经,精通一些调养之术。
分别给家人们把脉看息,父母也各自有些病痛。他用针灸之法,症状好了许多。爷爷奶奶年纪也大了,他又开了几副药,给老人家推拿一番,有病症的地方又扎了几针,症状大减。
家人也都惊奇他有此番本领,也没多问。第二天一早,他正式辞别父母,驾着马车来到县城,接上女姜一道出发。
这一路上,他们没有用法力赶路,而是只靠着马车这样一步一行。
早上起来打坐修炼,吸收朝阳紫气,又一起背诵黄庭经。到了中午。李青云就采摘山中各色野菜,在打些猎物,做一顿好吃的,两人一起享受美食。到了晚上也不会多赶路,二人会在月光下开始修炼。
如果遇到村庄,他们也会进去。拿出一个铃铛,扮作是游方医生。给村中之人看病。有钱的就收几文钱,没有钱的,就换些药材或食水。
刚开始,村里人看他俩人年轻,也不相信。直到他们把一个半瘫的老者扎针治好之后,立即有许多人蜂拥而至。
二人借了两张桌子,2把凳子。坐下之后,拿出笔墨纸砚。开始把脉看症,如果需要吃药,他们就开些药方,让村民们自己去采药,或者去药铺抓药。
若是通过扎针可以治好的,当场就给村民们扎扎针。也会说一些小技巧,比如,哪一处生病按哪一处,头疼时按哪一处,胃疼时按哪一处,肠胃不适又按哪一处。
这些小技巧一般都是医家不传之密,村民们也从没有听过,如今听到有人愿意教给他们,自然十分用心记下。
村中绝大多数人的病基本是从小病积到大病。他们生活穷困,并没有多少钱去看大夫。
一场病生下来一个小康的家庭就会变得赤贫。所以基本上都是能拖就拖。拖不过就看命。
但大多数人的病基本都是饿的,只要吃好,绝大多数病就可以好啊,但这些他们没有办法治,最难治的就是穷病。
村子里的病人全部都看完之后,村里人请他们吃饭,二人也都辞谢了。
这个村里的人并不富裕,他们如今行医治病也不是为了别人感谢。一来磨练他们自己的医术,二来也是成全自己积德行善之心,并不需要他人特意感谢。
离开这个村子后,李清云的情绪很低落。
他是一个自幼就有大抱负的人,一心想着为官做宰之后,可以为民请命,做一个好官。但是到村中之后,发现这里的百姓,生活如此穷困,他却没有任何办法可以帮助他们。
是他们那些人懒惰吗?当然不是,他们天不亮就起床去地里忙活,一直到月亮升起来时候才回家,怎么可能懒惰?
那是什么导致了他们的生活这样贫穷?是因为官吏的欺压?和土豪劣绅的掠夺吗?也并不这样。如今政治清明。官吏按照规定税收来收取赋税,并不敢欺压百姓。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如此贫困?李青云一直在想这个原因。
他感觉如果他能理明白这个原因,他就可以做到绝大多数人做不到的事情,真正的丰衣足食。
他仔细观察过,刚离开那个村子,他们背靠山林。土地并不十分肥沃,所种粮食收成也都一般,平时只够饱腹。如果遇到天灾,可能没有积蓄的粮食来度过荒年。
如今他能想到的办法是,一是增加耕地速度,这样就可以多开荒些田地,多种几亩田,或种些菜蔬,油料、花生、大豆之类也可以卖钱或者饱腹的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