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便先行离开了,望你们保重……”说完,阐幽转身离去。
.
见阐幽离去,娑婆看向夕月,“我们走吧。”
.
“嗯。”夕月点了点头。
.
【镜光世界,一个不曾显现于《命运录》上的隐秘世界。】
.
【一个将精神意识作为力量来使用的世界。】
.
【此世界的人们追求智慧,崇尚思辨,以参悟修行领悟至高梵理,而其心念意志皆可转化为“识”。】
.
【所谓“识”,便是悟道修行所产生的精神意念,它由感觉和思想组成,并通过每一次的感知、每一次的思辨来不断得以提升。】
.
【“识”可通五感,更有超凡智者,能够超脱五感之外以“识”驭物。】
.
【迦楼罗以“识”御风,纵游天地;乾达婆因“识”善舞,飘逸弥香;而夜叉修罗化“识”为刃,威猛勇健。】
.
【更有境界高深者,可以将“识”注入器物之中,赋予其生命,使其化形为人型,成为器灵。】
.
【器灵依附于主人之“识”存在,为主人侍从,一旦离开主人,器灵也将因为失去“识”的供养,而渐渐丧失行动能力,恢复成原本的死物……】
.
【唯识界众生皆追求更高的“识”之境界,“识”力低微的众人自发聚集在底涌金莲中辨禅悟道,而追求更高境界的人,则是通过众生回廊,不断攀登象征着至高天机奥秘的镜光之顶。】
.
【但天机之理,包罗万象,常人难以触碰,想要完全参透也并非易事。】
.
【传闻拥有大智慧之“觉者”于镜光之顶守护天机,等待着能够登上塔顶的智慧之人,与他共同参悟天机的秘密。】
.
【镜光世界——光幕处】
.
“这里往前,便是整个镜光世界了,当然,我们所处的不过是最下层、最边缘之处罢了,要去往镜光之顶的漫漫长路,便始于足下了。”
.
看着大门里面矗立的一根根流光溢彩的天蓝色石柱,夕月感叹道:“原先我还以为是个高阁佛塔,却没想到竟会是如此景致。”
.
“镜光世界其实是意识境界得到修炼提升的地方,境界改变,这其中景物也就跟着改变,因人而异,显露出千般面貌。”微微抬头凝望着那高高的塔尖,娑婆说着:“而那镜光之顶,将会一直遥遥立于天边,成为你的指引,你无需特意去寻它,只要你悟了,自然而然就能够到达。”
.
看着流光溢彩的石柱梵文,夕月询问道:“这些柱子前缠绕着的,可是梵文经释?”
.
“没错,镜光世界边缘区域大都存放着一些典籍,更像是一个无边无际的藏经阁一般,只要安心诵读,终有进阶之日,这里是前人经验的总结集合,也是通往天机的第一步,但越靠近镜光之顶,境界的提升,也就越困难,被困在镜光世界中静思的人,可不在少数。”
.
“既然如此,这里也许就是我了解“识”的最好途径,可卷帙浩繁,又都是梵文经释……我真是不知该如何下手。”挠了挠头,夕月看着那晦涩难懂的梵文,就有些头大。
.
“大人要是幻化成掌管典籍司书之人,说不定能有所帮助!”
.
听到月半半的提议,夕月赶忙采取建议,随后着身幻化,““识”由感知和思考产生,并通过信仰进行流动和传播……”
.
“没错,“识”存在于万事万物中,有着不同的表现,每一个感知、每一次思考、每一种信念,都可以是“识”,唯识界并不笃信某一种学说,因而常常交流碰撞,产生思辨,等你对其掌握到达一个程度之后,就会明白这些了。”
.
见石柱上缠绕的梵文不断改变,夕月小声呢喃,“这种力量,真的能够恢复命运之子们的五感吗?”
.
“唯识界依赖着“识”而存在,而“识”亦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但它能做到什么地步,就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
“嗯,不管怎么样,我都要试试。”随后朝着娑婆福了福身,夕月便朝着光幕里迈去。
.
踏入光幕,夕月便看见一根根缠绕着梵文的石柱,从石柱旁的小路开始向上攀登,一路上看了不少石柱梵文,久到月半半都走累了。
.
“大人,走了这么久,半半都累瘦了,可是那镜光之顶好像还是远在天边,怎么都走不到头一样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