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门
“宣陕甘都指挥使李成亮觐见。”权泰的声音响彻整个奉天门。
李成亮一身风沙,风尘仆仆地从玄武门阔步前行,一个伏地跪在了皇帝面前。
“臣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平身,请起。”
“谢皇上。”
“李卿,你赶紧跟大伙儿说说北部现在是个什么情形?”
“鞑靼数次犯边扰民,北镇多地百姓被他们抢夺家产物资,更有甚者被谋害了性命,据北部多边镇的统计,已有两万余百姓受到了鞑靼不同程度的侵害,近4000百姓亡命于他们的弯刀之下。”
皇帝听完以后不动声色,看着下面的群臣。
张居维握着手笏,眼神不动声色地扫了王潜一眼,王潜刚想上前一步,又讪讪地收回了自己的脚。
申时雨苍老的脸上露出了心疼至极的表情,说道:“都是我们自己的子民啊。”
李崇弼环视了一圈内阁诸臣,以及端坐在龙椅之上的皇帝,说:“皇上,臣以为鞑靼做到了这一地步,已经不是简单的扰民这么简单了,近岁他们年成甚好,膘肥马壮,他们入侵中原的态势只会愈发猛烈。”
申时雨看着李崇弼,附和说道:“李大人所言不差,皇上,我们该给鞑靼一些颜色看看,一味的纵容只会让我们的百姓臣民不住地受苦啊,微臣主战,请皇上明鉴。”
“李大人、申大人未免把一场战事想得太简单了一些,战端一开,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得经受战争之苦,再说国库也经不起这一场大的开支。”
张居维看了皇帝一眼,转而对着两位内阁重臣劝诫道。
“张大人此言差矣,鞑靼都欺负到你头上了,怎么可以坐以待毙,你这般贪生怕死,岂不是寒了我朝列祖列宗的心。”申时雨也被激起了火气,当面就质疑起了张居维。
“申大人你可是曲解了我们张大人的一番苦心啊,张大人是为了臣民百姓不受战争之苦,也是为了保全我朝的经济营生,您这么主战,是根本没把百姓放在眼里。”王潜接着申时雨的话给张居维帮腔。
“王大人,国库充裕,不知你一直阻挠战事,究竟意欲何为?”李崇弼看着王潜一点不顾年长尊卑,将申时雨气得胡子都抖了起来,也反将他一军。
“你!”
“桓卿,你怎么看?”王潜还未来得及反驳,皇帝一句话把皮球踢到了桓峥身上。
“回禀皇上,臣以为这仗还是可以打的,具体事宜,可以从长计议。”桓峥并不改变自己的初衷。
“诸位爱卿,可有其他真知灼见?”皇帝扫视了一圈除了内阁以外的其他诸大臣。
“皇上,臣以为当战。”
“皇上,臣以为不当战。”
“皇上。。。”
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侍郎都争相回答皇帝,以往平静的朝堂,现在像一锅煮沸的粥。
权泰看着皇帝轻抚了一下拇指上的扳指,脸上毫无波澜,仿佛朝堂上发生的一切与他无关,权泰摸了摸拂尘,唱喏:“退朝”
朱翊站起身,一甩袍角,走出了奉天门。
李成亮看着皇帝走远,不知道是跟上还是不跟上。
“李大人,请随我来。”
李成亮跟着桓峥走了出去,“桓大人,下官不知是否说错了话?”
“李大人多虑了,皇上只是在思考一些问题,你不必紧张。”
“西北边镇是我朝重要的关隘,倘若鞑靼侵犯,虽远必诛,李大人,恐要您上阵披挂杀敌,为保我朝江山安宁。”
“下官万死不辞,幸得今上赏识。”
桓峥听见李成亮掷地有声的承诺,微微眯了眼,“李大人,随我去见皇上吧。”
两人并肩走在汉白玉的宫道上,桓峥身着绯红官服,李成亮穿着坚硬铁甲,但脚步都是异常沉稳有力。
乾清宫
窗外的阳光洒进屋内,朱翊屏气凝神听着李成亮对鞑靼的分析,以及对本朝兵力的预估,难得露出了一副年少好学,请求上进的模样。
这一聊就聊到了天黑,权泰在外面劝了三回,想给皇帝传膳,皇帝非是不听,就要跟李成亮聊兵法聊鞑靼,最后还是李成亮的肚子叫出了声,惹得皇帝恍然大悟,大声叫道:“权泰!传膳!”
“诺”权泰带着小徒弟,去御膳房传膳了。
李成亮红着老脸,对皇帝说:“皇上,都怪下官殿前失仪。”他刚要下跪请罪,皇帝一把扶起了他,“朕也饿了,爱卿不必拘礼。”
“爱卿,等会儿再跟朕说说你屡战屡胜的事迹,当年你立功的时候,朕还小。”
皇帝的眼睛闪着晶亮的光,看着李成亮,李成亮心下感慨,皇上虽然年轻,但却异常勤奋好学,是青年士子们的榜样啊,有这样的皇帝,还愁江山不能稳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