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章 比试(1 / 2)

杨俨和云定兴过去一问才知,陈良和冼大虎打架,竟是因为对军阵的理念不同。

陈良和他带来的三十多人,大多是大隋的府兵。

大隋的府兵制和日后的募兵制有很大区别。

募兵制招募到的,都是职业军人,只从事打仗,不从事生产。

而府兵制招到的相当于半职业军人,闲时种田,接受一定的训练,有战事时再上战场。

在杨俨看来,这是杨坚为了防止手下大将尾大不掉而采用的做法。毕竟杨坚就是靠着拥兵自重,才代周建隋的。

隋朝的府兵制和均田制结合后,由朝廷授予士兵田地,并不用交税。条件就是打仗的时候,你要备好马匹、武器和干粮。

杨俨想起了高中时念到的《木兰诗》: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说的就是这个。

府兵制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就是士卒不容易造反。

毕竟人家名下有地,家里有不用纳税的田,妥妥的有产阶级。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参与脑袋系在裤腰带上的造反游戏。

杨俨让冼大虎他们操练的,除了后世的军列外,还有马其顿方阵、古罗马军团的一些阵法,这都是历史上得到过印证的战阵。

可这些和大隋的军阵却不相同,新旧两帮人,谁也说不服谁。

结果冼大虎和陈良就打起来了。

看着他们依然满脸不服气,杨俨心中突然出现了一个想法:“既然你们都不服对方,那么就比一场,实践出真知嘛。”

“好。”

杨俨的提议,得到了他们全体同意,毕竟观点是需要用力量去证明或捍卫的。

“比试之前,我有一句话要对大家说。”杨俨觉得丑话还是说在前面多好:“无论是打过架,比过试,不是闹过矛盾,你们将来都会是对方可以把后背交给你的战友。相互之间不是仇人。无论胜败,我们都是同生共死的好兄弟。”

冼大虎和陈良对视了一眼,相互露出了微笑,大声回应道:“谨记殿下所说,誓死不忘。”

接着,他们就开始去准备比试的用具。

这时,旁边突然有人说道:“殿下,我也想参加比试。”

杨俨闻声看,吓了一跳,站在他身边的,竟是一身黑色劲装的李靖。

李靖看着杨俨,目光和之前有些不同。

那眼神中带着些许的狂热和欣赏,他从怀中取出一个卷轴:“上次承蒙殿下借给我卷书,让李靖获益匪浅。那特战术、经济战、宣传战、钱币战、空天、遁地、潜海、隐身,虽不能全部实现,但光是这样的想法,已经我是惊为天人。”

“哈哈哈哈。”杨俨得意地大笑,随即说道:“我所写的都是能实现的。只是时间有长短而己,别的不说。渤海公高颎去年的平陈之策,也可算是经济战的一种。”

(开皇七年十一月,杨坚问平陈之策于将相。

高颎献策说:“江北气候寒冷,水田收割较晚;江南气温较高,水田收割较早。

估量陈国收获季节,我们略略征集点人马,声言要掩袭陈国,他们必定会屯兵防御,这足以废其农时。他们屯兵,我们就解甲,如此再三,贼人以为常。以后再集兵,他必不信,在他们犹豫的时候,我们就过江,登陆而战,士气倍增。

另外,江南地湿,房屋多为茅草竹子,所有的积蓄,都没贮藏到地窖里。我们可以偷偷派人去,就风放火,等他修好后,再去放火。不过几年,自可使陈国财力俱尽。”

隋文帝按他这两招交替使用、反复折腾。陈朝沿江区域对此头疼不已。一年下来,陈朝的经济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史书称"陈人始困"。)

高颎这一策,李靖也是听韩擒虎说过的。

“还有,至尊对陈朝细作使用的,也是宣传战的范畴。”说到这里,杨俨的声音稍微低了下去。

他这段时间,了解到大隋多年来每次抓获陈朝细作,总是好吃好喝的伺候着,并安排车马将其遣送回国,毫不为难,甚至发给路费,不少陈朝的细作竟慢慢转变成为了大隋的内应。

“关于战法,我还是相信大隋的。”李靖说:“我要加入陈良那一组。”

杨俨也明白他的想法,毕竟大隋兵锋锐利,重甲骑兵搭配下的步骑战法,再加上弩兵,在这个时代横扫一切,就连北方游牧的突厥人也被打怕了。

“世事无绝对。”杨俨笑道:“我的护卫队要吸收一切有用的,为我所用,才能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如今黑山庄的人手众多,不一会儿,演武比试用的工具都已经收拾齐全。

七八十支一人长的竹竿,被当成步兵槊;一臂长的当成了环首刀,外加几十面盾牌;几十副轻弓做为弩箭的平替。

大隋军伍‘重弩轻弓’, 对伏远弩、擘张弩的射击要求,都是二三百步间,至少四发两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