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尽在掌握!
于是董卓意气骄纵,在皇甫嵩、盖勋入朝时,率公卿百官摆宴迎接。
欲当众向老上司皇甫嵩展示一下自己如今的气派、威风。
可惜皇甫嵩故意在雒阳西郊的夕阳亭多停留一日,只有盖勋如常入朝,拜谒董卓。
百官当面,五十岁的盖勋也仅仅是拱手作揖:“敦煌盖勋,拜见相国。”
因皇甫嵩未至,董卓心情大坏,仿佛一拳打在空气上。
而自他拜为相国开始,公卿百官见他都是要行跪礼的,他也习惯了俯视群臣跪拜的视角。
今见盖勋挺着腰背,一副很不服他的样子,脸色就更难看了。
在场公卿百官无不惊悚,王允对蔡邕连忙打眼色,希望蔡邕救场,别让董卓把盖勋杀了。
杨彪坐在高位,目光专注望着桌上菜肴,右手紧紧握着酒爵。
周毖先低声向董卓规劝:“相国,盖勋义名深入凉州,各部大人、豪帅皆敬其人。
今若治罪,乡党离心。再者皇甫义真尚在夕阳亭,若杀盖勋,皇甫义真遁回关陇,则潼关以西不复为国家所有。”
董卓遂用目光观察坐在末席的杨整、胡轸等豪帅,见这些批人神情自若,似乎觉得盖勋的礼仪没问题……
都是凉州人,盖勋又跟他们是西凉人,的确没必要用太重的礼。
现在的凉州边军,反而是西凉人为主。
董卓之下的中郎将、校尉,籍贯多是西凉地区的;而董卓本人却是东凉地区的。
当年平凉州叛军时,周毖的父亲周慎为荡寇将军,一口气送掉了将近三万人……这些以东凉地区的吏士为主。
现在的凉州军,首领是董卓这个东凉人,然后由西凉部党构成,这些豪强领袖胡风炽烈,皆称大人。
中郎将一级的人物,多是董卓的合伙人。
然后兵员相对复杂,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西凉豪强的宗兵、部曲。
一部分是董卓自己招募的诸胡义从,有小月氏人组成的秦胡骑士,还有各种羌胡、杂种羌组成的义从雇佣部队。
第三种是凉州动乱以来,迁往关陇地区的边郡难民,这批人也以打仗为生。
显然,杨整、胡轸这类合伙人眼里,盖勋也是自己人,有资格当新的合伙人。
如果严惩盖勋,会引发杨整、胡轸这批人的不满。
董卓怒火渐渐平息,从桌上拿起一封信,举起来示意。
对盖勋说:“朝廷征拜司空时,元固特意遣人送信至此。不知今时今日,元固又有何说法?”
这封信被董卓传给左右观看,杨彪拿起来审视,见写着:‘昔伊尹、霍光权以立功,犹可寒心。’
杨彪露出笑容也端起酒爵,一起饮酒。
等盖勋的信传到盖勋自己手里时,他看了几眼,面不改色:“我观今日之形势,危险较往昔十倍有余。”
“危言耸听。”
董卓点评一句,对执金吾胡毋班说:“皇甫义真藐视朝廷,收捕之。”
胡毋班起身拱手:“喏。”
董卓这才去看盖勋,盖勋似乎对皇甫嵩的下场毫无反应,似乎把皇甫嵩抓过来,当场砍死,盖勋也不会再多看一眼。
见吓不住盖勋,盖勋也无意折腰为皇甫嵩辩解,董卓颇感无趣,也就目送胡毋班离席而去,又邀盖勋就席。
他也听惯了身边人对关东战事的分析,想听听盖勋的看法。
遂举杯询问:“元固素来知兵,关东战事将会如何呀?”
盖勋故意放大声音回答:“豺狼成群而东向,遇猪则食,遇虎则窜而往西。
相国当调关中兵至雒,充实八关守备,砥砺营伍以御关东之叛。”
“呵呵,元固还未饮酒,怎说醉话?”
董卓举杯示意:“且先饮酒御寒。”
盖勋也举杯,声音依旧很大:“今冬日暖阳,相国又何故说梦话?
关东之军其势已成,岂会效仿东阳侯,勒马于阴沟水东?”
周毖起身,瞪着眼睛看盖勋,似在质问:“雒中天子所居,四方之士何人敢举兵进犯。”
盖勋也气呼呼看周毖,恨不得抓起酒爵砸到这人脸上。
愤声:“岂不见夏商周之旧事乎,关东举兵向西,就在汝曹之辈姑息放纵,你这擅权小人,乱国奸贼,早晚横死。”
见盖勋真的要抓起杯子砸他,杨整、胡轸等一众西凉人纷纷起身来劝盖勋,安抚盖勋。
说的话语也让宴席间的公卿脸上无光,不是骂‘关东鼠辈’,就是骂‘无胆小人’。
总之拍着胸脯安抚盖勋不要慌,关东人来,就杀鸡一样杀死他们。
董卓见了也不以为意,指着周毖骂自己也很正常,盖勋怎可能有什么好脾气?
少年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