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章 徒惹人笑(1 / 2)

刘恒又拿起死亡统计的竹简,看向管亥。

管亥挺直胸背一副很精神我很有用的模样,同时尽可能的让自己五官、神情显得柔和、亲切。

刘恒说:“我军吏士阵亡者,皆会火化,我会迁移骨灰安置到泰山中庙,每年使神女率众祭祀。

今所亡太平道徒,实无力一一下葬,开万人坑葬之又过于草率。

我欲尽数火化,迁入泰山下庙。今后每年也有祭祀,不使沦为孤魂野鬼。”

管亥闻言大喜模样,起身拱手:“我等有罪之身百死莫赎……

若得受公祭,诚惶诚恐,感激涕零。”

刘恒身后的典韦见管亥情绪激动突然站起来,典韦也差点跟着情绪激动起来。

见管亥这里同意,刘恒就说:“尔等已划归神女管辖,也算是府君信众。

如今彼辈身死此处,家眷宗亲又会迁徙泰山之北,将彼辈迁葬下庙,今后也好时常祭拜,以安生者、死者。”

管亥连连点头,神色诚恳请求说:“先生,我部颂读《太平经》百余卷,无不纯熟。

今改信东皇太一,《太平经》已不适合。

恳请先生颁赐新经,以安信众之心。”

高唐县外高唐津,陈宫端酒浅饮,他四周都是各种叹息声,感慨世道混乱,生计艰难。

他也就竖起耳朵听着,很多人都这样,在这种场合不愿多言语。

这种闲逸很快被打破,督守渡津的守尉纠集几十名县兵,簇拥着县吏来检查聚集渡津的士人。

这些县吏走路时甩着袖子趾高气扬,就连县兵也多是扬着下巴看人。

县兵只有七八人穿戴破旧皮甲,此刻却气势如虎,盯着聚集码头的四五百人毫不怯懦。

毕竟他们是执法者,渡津封锁之后,退路断绝,这些人又有几个敢持械反抗?

守尉、县吏巡视人群,甄别行迹可疑的贼人,只要是黄巾军溃逃至此的军吏头目,大多身形狼狈,目光躲闪。

就算找不出来,也要挑几个面生的询问一下。

县吏之中,被征为兵曹佐史的朱灵一眼就认出陈宫,陈宫也将他认了出来。

陈宫大感意外,举黑陶酒碗遥遥示意,朱灵与同僚说了说,独自到酒庐座下,问:“公台在此逗留几日了?”

“约七八日,来时染病不适,这两日才痊愈,走出馆舍散散心。”

陈宫感慨模样,说着还取出馆舍的门牌亮了亮,也审视朱灵:“文博是县中大户,生活富足安逸,怎么也出仕了?还做这斗食小吏?”

明明家资近千万,怎么还活着。

朱灵对酒庐老倌儿招手,接住黑陶酒碗小小饮一口,垂眉看着略浑浊的酒液:“我以为东阳侯高瞻远瞩,故分家资于宗族和乡中贫者。”

“如此义举,竟只录用文博为小吏?”

陈宫诧异质问,略感失态端酒碗自饮尽,招手要酒,低声问:“我观县兵行举得意,可是刘先生已破贼军?”

“并无这类通报,只是传令各县、乡邑、亭里严查过往行人,提防小股贼军入境害民。”

朱灵饮酒去看北面苍茫大河,微微眯眼:“公台先生何故在高唐渡河?欲往何处去?”

“实不相瞒,我奉刘兖州之命回东莱公干,文书就在馆舍,文博若不信,可一同去看。”

陈宫说着起身抬手要拉朱灵,他的随从已摸出五铢钱要支付酒钱。

“正有此意。”

不想朱灵很爽快的答应,也摸出几个五铢钱,问了酒价,递出三个五铢钱。

口吻不满对陈宫说:“客旅积聚哄抬物价,十日间一斗米酒四十钱涨至七十,将近一倍。”

陈宫饮尽碗中酒水,挽袖擦拭口鼻,笑说:“若渡船往来,我等早已走了。

如今就恨无有双翅……这物价上涨,也非我等本意呀,文博实属冤枉好人。”

朱灵也只是笑笑,跟着走出酒庐,对几个县兵招手,县兵赶紧跟上来。

高唐县一些大户变卖资产逃往河北避难,朱灵则散尽千万家财,如今虽然家贫。

可县里的吏士都认为朱灵是做大事的人,就等战事结束,东阳侯自会提拔任用。

他们都愿与朱灵往来,乡党之间相互亲近本就是应有之意,算不得攀附。

馆舍里,朱灵背靠有墙的一面,笑吟吟接住陈宫递来的公文,的确是官府才使用的精致竹简。

这卷竹简里的命令比较重要,所以竹简里贴了一层帛书,命令、官印都在帛书上。

的确是兖州刺史刘岱的官印,朱灵却疑惑公文的内容,竟然是命令陈宫求招降东莱李条,以骑都尉一职相授。

朱灵卷好公文竹简,握在手里似乎不准备还了,问:“李条如何答复?”

“骑都尉官印在此,李条无谋之人,以兖州遥远,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