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写明诊断、辩证、治法及其用药的方剂名,请开始。”
随后,杜衡再一次重复了一遍病人的体征,还有检查结果。
很快,两人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小苏很自觉的上前把两人的答案收了上来。
杜衡看了一眼,面无表情把两个答案递给李建卫和小苏。
而李建卫和小苏两人看完,也变得面无表情。
没有提问的学生答案,
诊断:感冒。
辨证:阳虚外感。
治法:温阳散寒。
处方:参苏饮加减
提问的学生答案,
诊断:感冒。
辨证:气虚外感风邪。
治法:益气解表。
处方:真武汤加减
两人除了感冒这个诊断是对的,其他全是错的,就连辩证和处方都匹配不到一起。
杜衡先是拿过没有提问题学生的答案,“这位同学,我问你,参苏饮这个方子的特点是什么?”
“治疗风寒所导致的感冒,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胸闷呕逆。”
被提问的学生很流利的回答,什么都能对得上,他觉得没错。
但是他很疑惑,为什么三位面试官都是一脸吃了翔的表情。
杜衡深吸一口气,抿了一下嘴说道,“参苏饮的功用是益气解表,理气化痰,而你的治法是温阳散寒,牛头不对马嘴。”
杜衡不想多说话,可停顿一下后补充了一句,“对了,你的辩证是你臆造的吗?你有没有认真听刚才的病症症状?”
额~~老实学生一脸的愕然,全错?
而此时另一外小心机学生则是偷偷笑了一下,然后赶紧的收敛笑意,一本正经的坐好。
他的小动作,杜衡也是看的清楚,伸手拿过他写的东西,整个人就像是便秘了一样,“这位同学,你的辨证是气虚外感风邪,治法是益气解表,你能解释一下,你为什么在诊断出外感风邪后,却不祛风散寒,只做益气解表。
你的意思是不是只需要打开表闭,风邪就会自己跑出来?”
小心机学生也麻了,呆呆的看着面前的杜衡。
杜衡叹口气再次问道,“你知道青龙汤是干什么用的吗?”
学生刚要说话,杜衡再次问道,“青龙汤分大青龙汤和小青龙汤,请问,你这青龙汤是大还是小?
还是说你觉得两个方子的功效是一样的?”
小心机学生直接闭嘴。
“大青龙汤,能发汗解表,你如果用的是大青龙汤的药方,还真让你瞎猫碰上死耗子,误打误撞给用对了,虽然不是完全对症,但是也能行。
可你如果是小青龙汤呢?”
杜衡叹口气,“两位同学,一个感冒而已,全错。”
学得好,不会用,有什么用?
“老师,那正确答案是什么?”小心机学生不服气,他想知道他的答案和正确答案差多少。
杜衡转头看了一眼身边的小苏,“你来?”
小苏也是叹口气,然后点点说道,“我来吧。”
随即面相二人说道,“诊断:感冒;辨证:风邪夹湿犯表证;治法:疏风祛湿解表;处方:羌活胜湿汤加减。”
风邪夹湿犯表证?
这是感冒吗?
两个学生面面相觑。
杜衡叹口气,“本来还准备了一道稍微难一点的题,看来不需要了,我们直接最后一道题吧。”
这什么意思?
一个问题把他们就全部否定了?
研究生面试,多招一个可能比较费事,但是要做不到不招,那倒是不太费事。
一想到可能面临的后果,老实孩子也不老实了,急急忙忙的说道,“老师,您说吧,再给一次机会。”
李建卫这个时候也说到,“小杜你就说说,答不上没关系,让年轻人多长点见识也是好的。”
听到李建卫都这么说了,杜衡这个面子当然要给,“那就听老师的。”
咳嗽一声,杜衡慢慢的说道,“听好了,有一三十岁女性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畏寒,稍有干咳,就诊于当地医院急诊科,反复予抗生素及激素等退热治疗,但热势反复,于午后为甚。
经检查,病人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口干欲饮,舌暗,苔薄腻微黄,脉濡数,体温波动在37.5℃—40℃,强调一点,病人无任何的发炎感染。”
说完之后,杜衡看了两人一眼,“这道题不用书写,谁想好了谁举手回答就行。”
两分钟后,小心机学生率先举手,“老师,您刚说病人无明显诱因发热,病人没有内在感染发炎,说明病人可能是在无意中外感风邪。
只是期初症状不明显,拖得时间长了,才成了这个样子。所以我诊断为外感发热。”
杜衡没有做任何的表示,只是问了一句,“辩证思路是什么?”
“营卫失和。”
“很好,坐下吧。”
小心机学生有点懵,他没有明白杜衡这到底是什么意思。自己说的到底是对是错,他也不给个回复。
可是有了刚才的经历,他再也不敢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