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风,带着北方特有的凛冽,吹拂过广袤的北汉大地。天空之下,旌旗猎猎,铁骑如雷,后周的大军如同洪流般汹涌入境,所过之处,无不引起一片震动。
“报——!汾、沁、辽、盂等州县官吏已相继请降!”探子的声音在主营帐内回荡,带着一丝紧张和激动。
柴荣,后周的皇帝,看着一个个捷报不断传来,心情大喜。
“传令下去,各路大军继续推进,不得有误!”柴荣的声音冰冷而威严,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随着后周军的推进,北汉的百姓也纷纷相迎。他们早已不堪忍受北汉朝廷的暴政和重赋,纷纷自愿提供军需物资,助力后周军攻打北汉。
然而,随着战线的拉长和深入敌境,后周军的军纪开始松懈。一些士兵在途中剽掠百姓,使得原本对后周军抱有期望的北汉民众感到失望和愤怒。
一些士兵开始放纵自己的行为。他们三五成群,脱离大队,四处游荡,目光中透露出贪婪和邪恶,寻找着可以掠夺的目标。
“老大,你看那村子,估计有不少好东西。”一个瘦小的士兵指着远处的一个村庄,对领头的士兵说道。
领头的士兵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眼中闪过一丝贪婪的光芒,他舔了舔嘴唇,说道:“好,今晚就去那村子。”
夜幕降临,这些士兵如同饿狼一般,潜入村庄。他们踹开百姓的屋门,打翻家中的坛坛罐罐,四处搜寻值钱的财物。
“求求你们,放过我们吧!我们已经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了。”一个年迈的老妇人跪在地上,哀求着这些士兵。
“放过你们?那我们怎么办?我们可是冒着生命危险来打仗的,总得有点好处吧!”一个士兵冷笑着说道,他一把夺过老妇人手中的一个玉镯,扬长而去。
老妇人绝望地坐在地上,泪流满面。她的丈夫和儿子都已经被抓去当兵,现在家里又被抢得一无所有,她不知道未来该如何生活。
北汉的百姓们对此深感愤怒和绝望。他们原本以为后周大军是来解救他们于水火之中的,却没想到这些士兵比北汉的军队还要凶残。
“这些后周的士兵,怎么比北汉的军队还要坏啊!”一个中年男子愤怒地说道。
“是啊,我们当初还以为他们是来救我们的,现在看来,他们比北汉的军队还要可恶!”另一个人附和道。
这种愤怒和绝望的情绪在北汉民间迅速蔓延。人们对后周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最初的欢迎和期待,到现在的警惕和敌视。他们开始坚壁清野,自固城池,试图以此来抵御后周的入侵。
这种变化很快就被皇帝柴荣察觉到了。他深知,如果任由士兵们继续剽掠下去,不仅会失去北汉百姓的支持,还会给后周的声誉带来极大的损害。皇帝柴荣坐在营帐中,面前跪着几名被捆绑的士兵,他们的头低垂着,不敢正视柴荣那凌厉的目光。周围的气氛凝重而肃杀,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一般。
“你们可知罪?”柴荣的声音冰冷而威严,如同寒冬中的北风,让人不寒而栗。
那几名士兵浑身颤抖,其中一人壮着胆子回答道:“陛下,我们知罪。我们不该剽掠百姓,坏了军纪。”
柴荣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愤怒和失望。他知道,这些士兵的行为不仅违反了军纪,更重要的是伤了百姓的心。如果不加以严惩,后果不堪设想。
“既然知罪,那就按军法处置!”柴荣的声音斩钉截铁,不容置疑,“来人,将他们拖出去斩了!”
随着柴荣的命令,几名士兵被拖了出去。他们的哭喊声、求饶声此起彼伏,但柴荣却充耳不闻。他知道,只有这样做,才能挽回百姓的信任和支持。
斩首的刑场就设在军营外的一处开阔地。士兵们被按倒在地,刽子手手起刀落,一颗颗头颅滚落在地。周围的士兵们目睹了这一切,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第一次亲眼见到如此血腥的场面。他们被深深地震撼了,也明白了柴荣的决心和意志。
斩首结束后,柴荣命人将士兵的头颅悬挂在军营外的高杆上示众。他要让所有的人都看到违反军纪的下场。同时,他也下令严加约束军队,禁止任何形式的剽掠行为。如有违反者,一律严惩不贷。
这一举动立刻在军中引起了轰动。士兵们纷纷议论纷纷,对柴荣的果断和严厉表示敬佩。而那些曾经有过剽掠行为的士兵更是感到惶恐不安,他们知道自己已经触碰到了皇帝的底线,再也不敢有丝毫的越轨行为。
可柴荣的决定来的太晚了,并没有重新换来百姓的民心。
数十万后周军合围晋阳。晋阳是北汉的都城,也是最后的防线。诸路将领皆因粮草不足而力谏班师,建议等待时机再行出击。
“陛下,我们粮草不足,还是先撤兵吧。”一个将领劝说道。
柴荣阴沉着脸,没有说话。他知道,一旦撤兵,再想集结如此庞大的兵力攻打北汉就难上加难了。他深知战机稍纵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