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阳光洒在皇宫的琉璃瓦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洒在每一位功臣的铠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辉。今日皇宫内却难得地洋溢着一片喜庆的气氛。高平之战的胜利,让皇帝龙颜大悦,决定对功臣们进行隆重的封赏。
朝堂之上,功臣们按功行赏,一一跪拜领旨。“李重进!”皇帝的声音洪亮而威严。
“臣在!”身材魁梧的李重进步出班列,恭敬应答。
“你统领侍卫马步都虞候,勇猛善战,功勋卓著。今封你为许州节度使,继续统领旧部,镇守一方。”
李重进眼中闪过一丝激动,深深拜伏:“谢主隆恩!”
紧接着,宣徽南院使向训、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也分别被任命为滑州节度使和武信军节度使。
白重赞和史彦超两位将领也因为在高平之战中的出色表现而被委以重任。白重赞被任命为鄜州节度使,史彦超则被任命为华州节度使。
药元福、杨廷璋、张铎等人也一一上前领旨,他们被任命为同州节度使、晋州节度使和彰义军节度使等重要职务。
此外,吴延祚、李千、田中、张顺等人也被分别任命为宣徽北院使、蔡州防御使、密州防御使和登州防御使等职位。
孙延进和符彦能两位将领则被任命为郑州防御使和泽州防御使。
李继勋、韩令坤、赵宏殷等年轻将领也被委以重任。李继勋被任命为殿前都虞候,韩令坤和赵宏殷则分别被任命为龙捷左厢都指挥使和龙捷右厢都指挥使。
最后,慕容延钊和赵鼎被任命为虎捷左厢都指挥使和虎捷右厢都指挥使,并都遥授团练使的职位。
伍员站在朝堂的一角,默默地观察着这一切。
赵匡胤也在朝堂之中,他的眼神深邃而坚定。尽管他被安排进了侍卫司,但他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或失落。相反,他以一种更加冷静和沉稳的态度,接受了这一切。
当轮到伍员时,皇帝特意停顿了一下,目光在他年轻而坚毅的面庞上多停留了几秒。
“伍员,你此次立下赫赫战功,朕许你一个愿望。”皇帝的声音中透露出几分欣赏。
伍员心中一动,他知道这是自己的机会。他深吸一口气,跪拜在地:“臣有一愿,望陛下成全。”
“哦?说来听听。”皇帝饶有兴趣地看着他。
“经此一战,臣发现,臣无领兵之能。臣愿为朝廷建立一个情报机构,以收集天下情报,助我皇明察秋毫,掌控天下。”伍员的声音坚定而有力。
朝堂之上一片哗然,众人都没想到伍员甘心退居幕后。皇帝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为赞赏:“伍员,过分的谦虚就是傲慢了,高平之战你的功劳大家可是有目共睹。既然你不愿领兵,那朕就答应你的请求。退朝之后,朕在御书房等你,你全权负责筹建这个情报机构。”
伍员心中狂喜,却也不敢表露太多。他磕头谢恩:“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皇恩。”
然而,在喜悦之余,伍员心中却有一丝不安。他知道自己抢占了原本属于赵匡胤的职位,这也许会改变历史的走向。他忍不住抬头看向赵匡胤,只见对方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却很快恢复了平静。
封赏继续进行,赵匡胤被安排进了侍卫司。伍员看着这一幕,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自己已经改变了历史的轨迹,但这一切究竟是对是错,他也无法预料。
封赏结束后,朝堂之上,响起了一片感谢欢呼声。
退朝之后,金色的阳光逐渐柔和,朝堂的喧嚣也随着退朝的钟声慢慢散去。功臣们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和骄傲,他们彼此交谈着,话题无不是关于今日的封赏和未来的展望。
“李兄,今日真是双喜临门啊,不仅得到了节度使的任命,还保持了原职。”一位将领拍着李重进的肩膀,笑声爽朗。
李重进也是满面春风:“是啊,这都是大家的功劳。高平之战的胜利,离不开每一位兄弟的浴血奋战。”
“说到高平之战,伍员兄弟真是功不可没啊。”另一位将领感叹道,“不仅逆转局势救了陛下一命,还提出了建立情报机构的妙想,真是我朝之福啊。”
众人的目光不自觉地转向了伍员,只见他正静静地站在一旁,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此时伍员心中始终无法抹去那一丝不安和忧虑。他知道自己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但这一切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他也无法预料。他只能尽力而为。
感受到众人的注视,伍员才抬起头,微微一笑:“各位谬赞了,这都是大家共同的功劳。”
这时,张永德走了过来,热情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伍员,今晚我们准备了个庆功宴,你可一定要来啊。”
伍员微微一愣,随即点了点头:“好,我一定去。”他心中明白,这是武将们对自己的拉拢,但这也是建立人脉的好机会。
伍员和赵匡胤在皇宫的走廊上不期而遇。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