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93 章捉虫(3 / 4)

姻贵族后,她就彻底对嫁给达西不抱希望了。

虽然她在宴席时,仍然忍不住频频去看达西……上帝,春风得意的达西看起来浑身都散发着自信的魅力!

宾利大姐路易莎·赫斯特夫人在桌布下面掐了妹妹一把:“还看?好歹遮掩一下,别让自己尴尬。”

“……我们能有机会见到那位女公爵吗?”进伯爵府开始,卡洛琳·宾利听了满满一耳朵全部是女公爵和沃尔图里家族有关的话题。

“怎么?你不是想求那位殿下成全你和达西吧?”路易莎露出惊吓的神情,以宾利家的商户身份当然是不够资格觐见那样尊贵的殿下。

“当然不是,那样达西只会恨死我。”

自视甚高的卡洛琳,宁愿掩耳盗铃的相信达西是迫于家族未来,不能娶任何商户之女。

她能接受这种在她认为是一种不可抗拒的现实理由。

却不愿意承认,达西就是不喜欢自己,就是对自己没有兴趣。

可能是自己恋情不顺,卡洛琳更见不得宾利与简·班纳特成功。

既然自己跨不过门户之见,嫁不成心爱的达西,那个只有1000英镑嫁妆的朗博恩金发村姑,那么容易就勾得查尔斯要谈婚论嫁,哼——他们班纳特家休想!

其实是当下英格兰男少女多的环境,迫使越来越多没有丈夫在身边的妇女站起来当家做主,同时让众多未婚姑娘们不得不变得主动起来去追求幸福。

如班内特太太和莉迪亚母女,浅薄愚蠢,没有念过多少书,把嫁人当做人生头等大事,早婚早育,平时很少有机会接触青年男性,成天盼望着社区聚会和谁家办舞会的,才是当时中下层社会妇女的缩影。

很多平民家的孩子,能活到五岁的几率不到一半。而男孩刚到可以参军的年龄就送去了海外战场,所以平民男性要么早婚,要么晚婚,造成了当代畸形的婚姻观,对平民女性十分不友好。

在平均年纪只有30岁的19世纪初期,班内特先生真的不算小了。眼看就要拱手将家产让给远房侄子,五个女儿的未来都没有一个有着落的,班内特太太自然会有一种等不及紧迫感,害怕以后她们母女6人会陷入无家可归的窘境。

英国底层的平民女性要么干脆不嫁人,要么就冒着可能守寡的危险早早嫁人,婚后不久可能就要与丈夫分离,独自照顾丈夫家人,等着丈夫几年才轮到的探亲假。

另外,当时如乔治·韦克翰这样的年轻军人的流动性非常强,走哪骗哪的渣男行为更是普遍现象。有很多留存至今的油画,都有描述每到海军靠岸补给的时候,总能在港口城市看到成群结队的水手进城找乐子,有点良心会花钱找流莺解决,坏的可能就当街勾搭年轻女孩。

最可怕的是,这些年轻军人才是被保护的。

假使被那些女孩的父母当场抓起来,也没有办法惩罚他们。最常见的解决办法就是要间教堂,为女孩和军人举行一个简陋的婚礼。或者把男方私下打一顿放走,或者给一笔封口费。女孩要是不幸怀孕,就偷偷生下来送去孤儿院。

就像《傲慢与偏见》原著乔治·韦克翰诱拐小女儿莉迪亚私奔后,不管班内特家如何气愤,在乔治·韦克翰与莉迪亚被找回来以后,不想继续闹大招人笑话,让整个家族名誉扫地,他们唯有高高兴兴的哄着乔治·韦克翰与莉迪亚结婚。

这不是我们以为的新鲜故事,而是天天都在上演的悲剧。

难道这些父母都不爱自己的女儿吗?当然不是。

这又要说回宗教,不管是欧洲盛行的天主教,还是英国的新教,从教义上就是反对堕胎,反对未婚生子。

英格兰军方为什么不制止这些年轻军人呢?

因为英格兰需要更多去海外战场送死的士兵,于是公立的孤儿院越来越多。被赶出家门的失足女孩越来越多,街头流莺越来越多,私生子越来越多。

无父无母的私生子在孤儿院粗糙着养大,男孩大多参军,或者被安排艰苦的人力工作,还有一些最终沦为街头混混。女孩会在孤儿院里接受仆人培训,长大后自然都成为了女佣,进入富商、律师、学者、医生等中产家庭,或为像班内特一家的乡绅阶级服务,也有部分会重复上一代的悲剧,生下私生子,或沦为站街流莺,或进入流浪者济贫院……

(19世纪英国有记载超过110万的住家仆人,没有记载的黑户仆人只有更多。伦敦的贫民窟有很多流浪人口像动物一样群居在阴暗巷子里,资料出自——纪录片:英国仆人.楼下生活的真实故事,这个有三集。)

英格兰的逐年衰落,越发加剧了这种可怕的恶循环。

……

“女公爵要回来了,女王收到确切消息了!”菲茨威廉上校特意第一时间从宫里赶回家通知伯爵早做准备。

萨拉夫人的反应最快:“那我明天一早就去克萝丽丝庄园,也许有需要我们帮忙的地方。”

已经是伦敦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