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的忧虑一直在不停地打转。不知道米江知不知道谭斯乘回到了鹿城。
要是知道了,又会怎么样呢?
不知不觉我竟然走到“明诚中学”的校门口。
我看着暗夜里仍旧金光闪闪的百年名校的招牌,熟悉感扑面而来。
以前的时候我们总在吐槽高中的样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每次到了毕业季,学校甩手就翻新,弄得毕业生好不郁闷。
我们那一届也是整好赶上旧教学楼翻新。
高三的时光里总是伴随着地钻钻地的巨大作业声,混合着各种打墙、土锹和地铲的声音。运砂石料的皮卡车每次来都会弄出很大的声音,‘请注意倒车——’的声音时至今日记忆犹新。
现在回想仍然觉得那些声音仿佛就在昨日。其实早已经过了十年的光阴。
倒真是光阴似箭,时如飞梭,岁月不留人呐!
眼前崭新的教学楼和远处的旧教学楼交相辉映,我忽然觉得有点儿恍惚。好像那远远的教学楼正是我高三那年呆过的地方。
我还能清晰得记起我和巩长今,我俩从六楼丢下去了好多好多,数不清的书和作业本儿。
我走过去,想要走进大门缅怀逝去的青春。
门口的保卫看见有人来,快步走过来,看架势气势汹汹。
我一愣,是个年轻的小伙子啊。于是笑了笑,调转头走开。
这年头果然是什么都变了啊!
大二那年刚和曾安淳在一起,我起先以为我两机缘巧合是同乡,因为我在无意间看见曾安淳在‘鹿城老乡群’里。
后来我发现我俩不只是老乡,而且同是明中的校友!
再后来我知道他不止和我是校友,我们居然还是文科班一起上了同一所大学的同班同学!
于是那个寒假我们相约回明中看看,那时候保安还是我们毕业时候的老伯。老伯很好说话,说进就进。
于是我俩大摇大摆得进去。大摇大摆地坐在操场上吃哈根达斯,直到夜幕降临。
如今是进都不能进了啊!
我徘徊在校门口,琢磨着要怎样才能进去。
一不留神,瞧见靠近校门口的一侧内墙上搁着一块硕大的LED屏。滚动播放着今年高中的榜首。
如今都是高科技了啊!
回想当年我们放榜的时候还是偌大的红纸底,黑毛笔。连绵三十米牢牢地占据着校门口公告栏的前后两面。
那毛笔书写的遒劲有力的行楷,端正整齐的排版,至今还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
据说那三十米的“皇榜”是老校长集结学校资历最老的骨干级书法老师,在录取通知结果下来的第一时间整理誊写上去的。
耗时一天一夜。整整三十六个小时,一行行一列列全靠人工书写下来的。
那时候如果一定要讲“明诚中学”什么时候最盛况空前,那一定是一年一度高考放榜的时候。现场用人山人海形容一点都不夸张。
明诚中学是除了鹿城吉敏中学和鹿城一中以外第三大一等一的好学校了。
每年从这里毕业的学生不下六千个人。最鼎盛的时候双一流名牌大学的上线率高达百分之七十。
我们当时人挤着人,脚贴着脚,背倚着背,在最热时鹿城的夏,心急如焚地等装裱师傅把纸糊上去。
等一场即将到来的盛大仪式,每一个人脸上都写着紧张和兴奋。
等十点一刻开裱,六个糊裱师傅齐刷刷上前把红纸榜贴上公告栏。跟古代时候发放“皇榜”一样,所以我们也戏称这是明诚的“皇榜”!
一放榜,大几千号学生蜂拥而上。
我和巩长今那时候还没有闹掰,还是名义上称呼的很好的“死党”。
我们俩拉着手,我拽着他,他拉着我。死命往前挤在人群里杀出一条“血路”。
然后一目十行地在成百上千号人里找自己的名字。
一排排一个个陌生的名字窜过眼前,又消失在我的脑海中。如同忽然流窜进视野里的蛾子忽然地又飞走了。
还没等我们找到自己的名字,学校就开始齐鸣礼炮。
按照学校一贯注重的仪式感――
寓意“六六大顺,鱼跃龙门”吉兆的六十六米长的礼炮仿佛是一条巨龙,一环扣一环,腾跃而起,噼里啪啦震天响。
我和巩长今捂着耳朵,在名单里快速搜自己的名字。
“景懿!”
我听见有人叫我一声,一回头巩长今指着红榜上我的名字。兴奋地吱吱大叫。
“这儿呢!你在这!”
巩长今指给我看,我的名字和北京某一所211大学齐平。
我的天!我考上了!
我愣在那儿,心里在瞬间浮出不可置信的惊喜感。
那是我排名第一的志愿,我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