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女生耽美>不思量,自难忘nh> 第3章 马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章 马嵬(1 / 8)

李义山自然配得上我的喜欢,无非不是见一树碧无情过目不忘了,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时自答回不了家的。就是那大雨一冲桃木雕成的人偶只剩飘零,田园荒了可以开垦啊!困牛李党争生平摆着,知道是进不得的,可以不重复高难饱,恨费声。倒说忍剪凌云一寸心定义不了,也无所谓诗词的起承转合,都不过后人分析,不会只有进退维谷,自怨自艾的。是我亦举家清来呼应高难饱,恨费声,这一树碧无情的冷固然没有方便,依旧为了原则难饱,走向的是五更疏欲断的死局。依旧未妨惆怅是清狂的,偏爱的是这明知不可为而为的傲,李义山怎会无傲呢?通透既不例外,直道相思了无益是飞蛾扑火般的。沉沦是自己的交代,倒想起《第一炉香》那句指着女人“不过她们是被迫的,我是自愿的”,一场等不来回头的不计代价就是价值,当真做到了爱而不求,执念说全情投入本身。是啊!他怎会不知呢?不过说甘愿入局也找了个解法罢了从来就没在乎过党派是敬者坦言的。可义山不是渊明,怎么不退一步呢?那句故园芜已平的口吻是放弃了。求荐才是九牛一毛,青史里的诗文成了他的恨费声,现实无用啊!可五更疏欲断的死地,一句未妨惆怅是清狂胜了。要干干净净的狂傲,何妨惆怅呢?纵然这惆怅密不透风,困其一生,是重于生命的理想,是致君尧舜的忠心。什么物我合一的咏物不重要,情绪是自然而然的,总会见己,起承转合,字斟句酌说分析用的。一树碧无情依旧是拍案叫绝的公认,总见全貌才算爱吧!

一句海内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倒把《长恨歌》幻梦批的体无完肤。时间空间顺序之外的所用《马嵬》,是马尔克斯,巴山夜雨望其项背的。休说他生如何此生反正天人永隔了,九州之外的蓬莱宫中日夜长是假,空闻虎旅传金拓,无复鸡人报晓筹,都是兵变前夕了传金拓无用,虎旅正是始作俑者。在宫门外了,圣主朝朝暮暮情已尽,“空闻”一词也揭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遮羞布。不是尊严破碎安能是辗转峨眉马前死的结局呢?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是繁华落幕,红粉成灰的分量在,笑牛郎织女一年一会,许过的长相厮守苍白无力。“笑”又成了眼下反讽,这个今昔对比拍案叫绝,沉迷儿女情长何必帝王呢?连个卢家莫愁郎都比不上,五十年帝位空坐,美人顾不了的难堪,六军不发无奈何的难堪,真的要在批李隆基上找点当时心境。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还是归到直面淋漓鲜血的悲剧,这辛辣讽刺原不愧义山。无非白居易代入的是无疾而终的爱情,要一句此恨不绝歌颂千秋万古的爱,恨的是命运拨弄也要证爱的。全唐诗收录有理,李义山仅剩的叹息给了红粉成灰,也不认红颜祸水那套,明明就是荒淫误国,做得骂不得吗?爱情粉饰,君不合格夫不合格,李隆基见了得自残形愧,白居易安了个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的一生怀念。续成的天上人间会相见真就是落笔落在了恨证明爱上,不然在通俗易懂登不了大雅之堂。情深跨过了世俗,说实话什么忽闻海上有仙山不信,辗转峨眉马前死也没有护住江山。这么揭政治遮羞布李义山这份直面勇气,怕是少有,恨证明爱是不是杨妃的不得而知,感同算白居易的。玄宗只是江山忽略过,还是选择了牺牲美人保江山,自私刻在马嵬驿上,推了步盛世撒手享乐,自保又舍弃女人的。在生命对立不弃了长安,弃了爱妃吗?义山骂的好,论通透白居易不在现实角度上,我就是偏爱,难得他比过了自己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自埋红粉自成灰就是结局,摆史料上也不介意开篇结果,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早知如此苛责没必要,不用是杨家有女初长成正序的。喜欢的总不会差,其实情绪大过现实要自己不计代价,理解个典故没有什么,无非是各人手边的习以为常。

未妨惆怅是清狂不解其意的喊着可以不必了。无妨是小姑未嫁吗!用的神女是楚怀王一梦,月露谁教桂叶香就不及一树碧无情的控诉,是风波不信菱枝弱偏要摧残。退一步非花是叶,解成寒门品美,题眼就在最后一句也不重复了。我就是愿意称李义山,欲言又止是一方面的,所有没说的隐痛也真实存在。《马嵬》可以不是初看惊艳还莫名其妙,其情其理愿意抄录,我倒更愿意性情得见,无非驻马对牵牛简化,一骑红尘妃子笑不用凑数,就写奢靡吗!或者你得能让我偏爱,有没有比得过人歌人哭水声中的,再攒攒,要表忠心杜牧不浪荡了。至少坦诚也是怀才不遇,风月事笑一句吗!反正焚稿不算自洽,多见见诗多点例子,太白一生少年气也不是永远夸张的。止于浪漫不会叹怜,入了纸墨的是至死求荐的赤子心,少陵的忧国忧民也不是挂在嘴边只此一件。

可能黄河之水天上来喊的都漫不经心,不是我够着暖气管用力上挣扎,唤几声义山也听不到,无非诗篇得留的口吻,不思量,自难忘的意象也隔了生死,对着东坡就不捧一踩一了。百度解释是没有情的,马思纯演的《第一炉香》也没有神韵,只是剧本摆着要哭要笑,说者漫不经心最能一笔带过了。薄薄一本教科书又是谁波澜壮阔的一生,《滕王阁序》外再翻一页孔乙己大约死了。也早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