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我当临摹大夫,和田常一起作乱,结果被夷族杀害,孔子以此为耻。
端沐赐是卫国人,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岁。
孔子经常指责他的辩论天赋,因为他口才好,辞藻华美。孔子问他:「你和颜回哪个更好?」子贡回答说:「怎么敢和颜回相比?颜回听到一个道理就能推断出十个道理,只能推断出两个道理。」
子贡拜孔子为师后,又问孔子说:「我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你是器皿。」子贡说:「什么器皿?」孔子说:「是瑚琏。」
陈子禽问子贡:「仲尼是怎么学习的?」子贡说:「周文王和武王的道没有失传,还留在人间。贤者能理解它的根源,不贤者只记得细节。文武之道无处不在。我的老师在哪里不学习,为什么要有固定的老师?」又问:「当孔子到达一个国家时,他一定会听到这个国家的政治事务。这是他自己要的吗?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子贡说:「这是老师凭借自己的温柔、善良、恭谨、节俭和谦逊得到的。老师要求的方式不同于别人要求的方式。」
孔子说:子贡问:「富有而不傲慢,贫穷而不奉承,这样的人怎么样?」孔子说:「是的;但不如贫穷而乐于道,富有而崇尚礼仪。」
田常打算在齐国作乱,但又顾忌高、国、鲍、晏等势力,于是打算转军攻打鲁国。听到这个消息后,孔子对弟子说:「鲁国是我们父母的国家,现在国家危急到这一点,你们为什么不出使齐国呢?」子路要求出使齐国,孔子阻止了他。子张、子石也要求出使齐国,孔子不同意。子贡要求出使齐国,孔子同意了。
本文主要介绍了孔子门下弟子宰予、端沐赐、子贡的故事。宰予是孔门十哲之一。他质疑孔子三年的孝道,引发了孔子关于孝道和仁慈的讨论。子贡是孔子最好的弟子之一。他口才好,言辞华丽。他曾向孔子询问仁、道、德等方面的知识,表现出对儒家思想的深刻理解。端沐赐是卫国人,他问孔子五帝的德行,但孔子认为这不是他想回答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和他的弟子们非常重视孝道、仁慈和礼仪,以及他们对道教思想的深刻理解。同时,它还展示了不同弟子之间的个性差异和专业知识,如屠宰的质疑精神、子宫的辩论天赋和端穆赐的不懈努力。这些弟子的故事和个性特征不仅丰富了故事情节,而且让读者对孔子及其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