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台风过后(1 / 2)

第二日又是个秋高气爽的晴朗天。

沈跃林兄弟几人下地去了,沈舒泓刚挤好一盆羊奶,就听见沈涵脆生生的嗓音:“泓哥哥,去摘葡萄嘛!”

他放好木盆,洗了洗手,走出小院子。

好嘛,五个萝卜头都到了,人手一个小竹篮,佑平婶和白蕙婶(就是白大立的媳妇,姑且也称婶婶)也向他招手。

沈舒泓走上前,有些犹豫:“婶婶,这天......”

刘氏拍了拍泓仔肩膀,“平子他们已经去找村长了,估计得再看看天气。现在还没起风,趁着天气好把果子摘了,也省着几个娃惦记,也就半个时辰的功夫,回来也不耽误。”

说话间,沈涵已经拉上他的手了,沈舒泓便也取了个小篮子,一行八人走向山脚。

今年这野葡萄藤越发茁壮了,去年才只缠了两棵树,如今已经有几枝藤蔓扒住了隔着半米远的另一棵。

紫红色还挂着白霜的果子稀稀疏疏坠在藤上,一串上也就十几个,但瞧着十分饱满,圆溜溜的一碰好似就会有汁水流出一般。

孩子们欢呼着一拥而上,五岁的丁朗爬的飞快,蹭蹭蹭几下便上到了头顶,沈涵和白占清爬了另一棵,三人一串一串的摘,然后递给坐在分叉处的两个小孩,分工十分明确。

两位婶娘一边聊天一边看着,她们来也主要是看护,免得孩子摔坏了。

沈舒泓看得有些心痒,小时候他不乐意爬,可看着丁朗那利索的动作,突然也有些跃跃欲试。

或许这是迟来的叛逆期?

不过这两树已经没有承载他的空间了,沈舒泓也只是想了一瞬,然后便琢磨起扦插葡萄的事情来。

一般扦插都会在春夏进行,二十度左右生根最快。如今虽是秋天,温度倒也合适。

绕了两圈,沈舒泓已经相中了几条已经木质化看着还蛮健壮的新枝条,位置也合适。出门前他特意带上了他专用的小剪刀,只等这两个小萝卜头摘完葡萄自己便可以剪下来。

不过一刻多钟,六个篮子已经装的满满当当,葡萄藤空了大片。孩子们每人手里拎着一串,用袖子擦两下就往嘴里丢,咬下去感受甜甜的汁水在嘴里爆开,一个个见牙不见眼,也不吵着继续在山上耍了,痛痛快快跟着下山去。

沈舒泓挎着篮子,除了葡萄外还有五根枝条,回去用米醋泡上六七个小时就能入土了。

米醋、柳树枝条溶液都是很好的生根水,插穗下部浸泡过后再扦插,不仅能提高成功率,扦插苗还会更茁壮呢!

泡上枝条,正准备午食呢,沈舒泓听到后院传来佑平婶的声音:“泓仔,你爹和成子他们下午要挖沟渠,午食得给他们送去地里。婶子蒸了锅馒头,你就不用准备饭了。”

沈舒泓应下,本来打算炖汤的,便改成了炒菜,想了想又准备煮上一大罐姜撞奶。

成叔做的那个榨床还真的好用,不仅能榨蔗汁,榨苹果梨子他也没少用,一次做两个人的,就当练臂力和手劲了,这回还能用来榨姜汁。

现在开挖沟渠,显见是为了台风暴雨后的排水。如今水稻正是灌浆中后期,这时候要被淹了,还不能及时排水的话,今年的收成就算是完了。

如今虽然是秋季,但水也就十几度的样子,挖沟渠要长时间站在水里,姜汁可以去寒气和湿气。

沈跃林早上挤了一桶奶,加上半斤的姜汁和碎末,再兑上些水,一人一小碗足够村里人喝了。

沈舒泓叹气,做个课题是真的不容易,虽说这四种稻谷自己还都有几袋能做种子,但如今田地里种下的可是他精挑细选过的,而且杂交也废了不少心思,希望老天赏脸吧。

一会儿他也得去那几块试验田看看,风力雨量控制不了,预防总要先做起来。

沈舒泓和刘氏带着午食,推着一大桶还烫着的姜撞奶到了村子东北面的沟渠,就见到乡亲们三三两两围城一堆,一面吃着饭一面看天,好些人面上都流露出担忧。

尤其是几个五十多岁的老人,脸上的褶子更加皱巴巴了,实在是昨晚的云色给了他们很不好的感觉,晚霞漫天,不是晴就是风暴将临啊。

酉正过,沈舒泓注意到,原本晴朗的天空云层逐渐密集,呈现层层的羽毛和马尾状。

随着高空卷云逐渐密集,西沉的落日映红了大半个天空,形成了连片的火烧云。不多时,就有阵风吹过,似乎还带了些雨滴。

饭后,沈成早早回家去了,沈跃林把院内的东西都收拾进了西侧的杂物房,然后把沈舒泓的被子从侧屋抱回正房,喊道:“泓仔,你这两日和爹睡。”

沈舒泓五岁后,在他的强烈要求下,搬到了书房旁边的侧屋独自睡。

两年了,这还是沈跃林第一次要求他再睡回去。

父子俩躺在床上,听着屋外越来越大的风声,都没什么睡意,迷迷糊糊间好似听到了噼噼啪啪倒豆子般的声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