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人,奴婢刚才看到,太史令带着一个下属,很匆忙地往甘露殿那个方向去,应该是去见皇帝。”蝉儿放下手中的食篮,开口道。
她经常会把领饭路上的见闻,说给主子听。
武媚娘正在练字,闻言并未停下,而是完完整整地把字写完,才放下毛笔。
然后走到椅子上的铜盆旁边,一边净手,一边饶有兴趣地问道:“哦,那你知道是出了什么事吗?”
“不知道啊,”蝉儿摇摇头回道。
说完,她伸手把食篮里的饭菜拿出来,摆放在饭桌上。
武媚娘净完手,就径直走过来用饭。
太史局主管朝代历法、天上星相,里面的官员还有懂面相之术的,是朝廷正儿八经的玄学部门。
最近宫里也没出什么事,这太史局的人往甘露殿去,应该是有什么天象的事要禀告吧。
武媚娘因为小时候被袁天罡看过相,又通过妹妹的谶纬之术,证实相术是可信的,所以对太史局敬而远之,以免被太史局的人看出她的特殊。
她还听妹妹说过,好像这个时候太史局,推演出了大唐有三代而亡的危机。
这危机其实就是她,但太史局没有算出具体哪个人,因此她才有机会逃过一劫。
此时,她若不知好歹地往上凑,那大唐未来的危机就成了她现在的危机,岂不是找死。
所以,未来一段时间,她都要窝在宸光殿,不出门方为上策。
***
甘露殿内。
“臣太史令李淳风,拜见陛下,陛下万安,”李淳风对着李世民行礼道。
此时,殿内只有他和李世民两人,来时带的徒弟在殿外候着。
李世民见李淳风脸色不对,知道他估计有要紧的事禀告,就让身边伺候的太监退去殿外听令。
太史局是专为皇帝服务的,跟朝廷官员毫无瓜葛,因此李世民对太史令的人一向温和礼遇。
他连忙摆摆手,道:“太史令,不必多礼。”
“臣最近推演星相,得出一谶语,特来禀告。”
李淳风是李世民的拥趸,对李世民尽职尽责。
平时,若有特殊天象都会如实上禀,更何况这次这个要命的谶语。
李淳风把手伸进胸前衣领,掏出他在太史局里,推演出的写在纸上的谶语,递给李世民。
李世民接过这张纸,白字黑字,力透纸背的一行字映入眼帘:
日月当空,照临下土。扑朔迷离,不文亦武。
看完这行字,李世民的眼前有点发黑,他赶紧伸手扶住了龙案,才撑住身体。
他李唐江山危矣!
大唐这才传两代,怎么可能会亡?他又不是隋炀帝杨广。
李淳风担心道:“陛下……”
李世民终究是意志力强大的人,一会儿就恢复了过来,声音有些无力道:“无事。”
他接着问道:“这谶语何解?”
“这是臣预测的,下一代皇帝身上会发生的事,日月当空是不祥之兆,可指外戚当政,亦可指宦官当政或者内宫女子当政。”李淳风耐心地解释道。
“而“扑朔迷离,不文亦武,”这两句很难解,这武指的是作乱的人,可能姓武,也有可能是武将世家?”
“臣学艺不精,望陛下恕罪。” 李淳风对于后一句谶语也不确定,赶紧告罪道。
李世民未怪罪李淳风,而是幽幽地开口道:“朕倾向于武将世家。”
他本人擅武,又靠武力打下了大唐的大半江山,所以更愿意相信作乱的人是武将。
至于宦官当政,不太可能。
在唐朝,内侍省这个由宦官构成的部门,里面最高的宦官品秩才四品,比隋朝还低,也没什么特殊权力,根本指挥不了朝廷重臣。
在本朝,女子当政也不可能。
就算他对现在的太子不满意,废了太子,那他的继承人还是会在嫡子中选的。
除了太子之外,他还有两个嫡子,而且年龄都不小了,即位时一定成年。
更何况他嫡子的母亲长孙皇后已逝,又怎能出现女子当政呢。
不可能。
那就只剩下一种情况,武将篡位。
李世民想到这里,满脸杀气,出口道:“那朕就在死前,把有威胁的武将都杀了。”
李淳风闻言一惊,赶紧跪下劝谏道:“陛下,万万不可,您想想当年隋炀帝面对这种情况是怎么做的?是什么结果?”
李世民听他这么说,想起了隋炀帝杨广当政时,太史局推演出一句谶语“杨氏尽,李氏兴”。
杨广因为这句谶语,先是命人剿灭瓦岗寨的李密,后又在朝中清除他疑心的官员,第一个是手握大军的将军李金才,然后是故去李穆太师的子孙,另有其余世胄李氏,但凡稍有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