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处私宅里。
之后,太皇太后沈氏十分隐密地安排吕方进宫见了李太妃一面。这姐弟二人分别将近二十载后,终于相见。
李太妃偷偷地将熹宗是她所生的实情,告诉给吕方,要他将来好好地辅佐熹宗。
这姐弟俩见过面后,不足一月,李太妃便撒手人寰。
吕方改回李梅庭的本名,为李太妃守孝。
至此以后,太皇太后沈氏将李梅庭软禁在皇家私宅中,又赐他宫女五人,太监三人,管事太监二人。
太皇太后又派禁军将李梅庭居处的这处皇家私宅团团围住,监视李梅庭,不许任何人接触他。
李梅庭整日里,困在宅中,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读书,写字,研究兵书战册。他倒也不甚觉得无聊难耐。
春去冬来,冬去春来。
时间来到天兴三年。
这一年,林氏的儿子吕正考中秀才,夫君吕埠仁考中举人。她的女儿吕媄娘亦长成一位亭亭玉立,肤白貌美的豆蔻少女。
林氏开始忧心小女吕媄娘的婚姻大事。
吕媄娘少女怀春,她和已近弱冠之年的崔子明互生情愫。
林氏记得那是崔子明参加举人会试考试的时候,她发现吕媄娘精心绣制了一个鸭纹荷包。
古时,因鸭与“甲”谐音,鸭纹成为金榜题名的吉祥物。
不久,林氏便看见吕媄娘绣的鸭纹荷包,戴在了崔子明身上。
林氏亦知晓:崔子明母亲石大奶奶相中的媳妇是天章阁待制之女徐嫣昱。
崔子明三番五次与母亲石氏提出:“儿子非吕媄娘不娶”。耐何石氏不同意。双方就这么僵持不下。
石大奶奶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她明确给出儿子拒绝理由。
石大奶奶道,“一则,吕媄娘缺乏野心、心机与手段。她并不适合作掌家夫人。偌大家族,上上下下,近百人,没得些能力,如何做得了主母管家?
再则,吕媄娘他父亲,刚刚考中举人,连个一官半职也没有。吕家又没有家财万贯,怎么配得上崔家呢?
最后,如果你将吕媄娘收做侧室,我倒是不反对的。只要吕媄娘她愿意。”
崔子明心里比黄莲都要苦。他暗道,“我真心喜欢吕媄娘,怎么能委屈我最爱的女人做小妾?”
吕媄娘亦渐渐看清楚她与崔子明难有好因果。
因此,她便将这份初恋的小萌芽,深埋土里,不让它出土、发芽、成长。她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与崔子明保持距离。
硕康公主这时候亦到了订婚年龄,她几次向父皇熹宗表明:“她非崔子明不嫁”。熹宗一直没有点头同意。
熹宗并不是因为崔子明不够优秀,恰恰是崔子明太过优秀了。
本朝有个规矩,男子一旦成为附马,荣华富贵便有,但是想出仕入阁,治国理政,便化为泡影了。
熹宗爱惜崔子明才华,当然想让崔子明将来辅佐他治国安邦。
这年的冬至日,大雪纷飞,飘飘扬扬,下了一整日。
冬至这日天黑得最是早。城门也因为大暴雪,早早地关闭了。
吕媄娘和崔妙清二人在公主殿偏殿耳房的屋中休息。
火炉中的碳火燃烧得正旺,不时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
她们俩个面对面地坐在暖炕上,借着明亮的烛光读书。
一更天的梆子敲响未久,她们忽然听到公主殿外乱将起来。有人大声叫嚷呼喊:“宫中有变,各处宫人快快关上宫门,全部不得出宫!”
这时候,思柳丢魂失魄地走进来。她同吕媄娘和崔妙清禀道,“听说是太后殿那边出大事了!有太监犯上作乱,逼宫太后还政于帝。”
吕媄娘和崔妙清二人皆惊。她们异口同声发问:“领头的太监是谁?”
二人问完这话,互觑一眼,不作声了。
思柳道,“听说是孟怀。”
吕媄娘和崔妙清二人皆低首沉默。
这一夜,漫长难熬。
宫中之人,无不在无尽惶悚中度过,一夜未曾合过眼。
好不容易挨到天光破晓时,公主殿外的混乱嘈杂声音终于平息。
思柳这时候来报说,“太皇太后平安无恙。”
吕媄娘和崔妙清皆知事态不妙。
果不其然,一场血雨腥风袭卷宫廷内外。
熹宗身边大太监孟怀逼太后退位失败后,身首异处。
太皇太后盛怒。沈氏下令将所有与孟怀有来往之人,不论官员商贾,统统抓监入狱。
自此,孟怀一派,包括他干儿子阮庆,胡一为等人,尽数遭殃。此事亦波及连累朝廷中一些官员。
崔沆在列。
本朝有祖训:士大夫文官不可杀。
因此,太皇太后将崔沆贬官,流放。崔沆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