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都市言情>盘点十大盛世,榜首竟是种花家!> 第35章 安史之乱,华夏之转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章 安史之乱,华夏之转折!(2 / 3)

成败”,只顾徇私误国之人,他公行贿赂,妒贤忌能,骄纵跋扈,不可一世。】

【奸臣当道,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而安史之乱最重要的因素,还是朝廷和地方军阀势力的矛盾!】

【胡人不可入相,但唐玄宗却重用胡人,认为他们和世家党羽没有瓜葛,反而会比较忠心。因此将藩镇大权交由安禄山掌握。】

【并且还觉得亏待了胡人安禄山,不够宠他,另一方面,也是安抚安禄山,于是更是扩大了安禄山手底下藩镇的数量!】

【唐玄宗也因为长期的安逸而逐渐怠政,为了省力,他在边疆地区划分出若干藩镇,由最高长官节度使统领军政大权。】

【地方军事建设,地方政务管理以及税收,全有节度使一人说了算。】

【唐玄宗的理想很丰满,边疆节度使如此,便可以作为朝廷的屏障,在外围替唐朝皇帝抵挡蛮夷,这样,他就可以安心地在内地,享受着荣华富贵,歌舞升平。】

【于是,像安禄山这样大权在握的节度使层出不穷。】

【其中,掌握了平卢、范阳、河东三个藩镇的安禄山,携他的突厥好友史思明最终造反!】

【由汉、同罗、奚、室韦、契丹等组成的十五万大军,剑指长安!】

【当时的大唐军,由于多年不打仗,根本就不是安禄山的对手。】

【安禄山的军队一路向西,几乎没有遭到任何的抵抗。】

【其实唐朝名将有的是,比如名将高仙芝,勇猛无敌。曾为唐朝收复石国,打败吐藩,征服撒马尔罕和塔什干,拜安西节度使。】

【他手下还有一个猛人,名叫封常清,此人虽容貌不佳,还是个瘸子,但其治理军务、出谋划策,皆能堪重任】

【要知道,带领着装备精良的军队大获全胜,不算大本事。】

【而带领着散兵游勇对抗残暴之师,最后还能用最正确的战略据守,死不开关,这才是真将才。】

【同时,封王拜相的“史上最牛武状元”郭子仪也正带着队伍吊打叛军。】

【安禄山在前面打,郭子仪则在另一方穷追不舍,疯狂收割叛军人头!】

【此时安禄山都已经吓坏了。】

【就此,如果唐玄宗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干涉,此次叛乱的影响,根本不会影响那么大。】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唐玄宗,他干涉了!】

此前,郭子仪不下一次直言玄宗。

画面中,郭子仪:“陛下,潼关据守的高仙芝和封常清才是最大的功臣。”

“虽然他们被打得很惨,但是正因为他们俩死守潼关,才没有让叛军前进一步!最后留出机会,唐军才能大获全胜。”

然而唐玄宗听后只是冷哼一声,听信谗言,“这俩人,一个和那安禄山一样,是外族!”

“还克扣贪污军饷,硬在在潼关龟缩不出,他是想干什么?”

“难道他想拥兵自重,做下一个安禄山?”

……

此话一出,不仅是在场的郭子仪呆住了,看到这画面的其他所有皇帝都傻了!

祖龙:“这李隆基是没有脑子吗?”

汉武帝:“哈哈,大唐的皇帝,之前被上天夸赞盛世之最,原来是这么一个狗屁不会的皇帝!”

朱元璋:“这人如果生在乱世,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杨广:“朕笑了,哈哈哈哈。”

其他皇帝们反应这么大,还不是因为他们早就深谙其中的用兵之道?

相当于有人跟你打架,这个时候你虽然打不过,但是你抓住了他的两个手!

钳制住他的双手,让他动弹不得。

这个时候,郭子仪这样的人再出来,一手扇他一耳光!

最后才大获全胜。

同样,也相当于有人要闯你家门。

可是你就是死守家门,不让强盗进来。

这个时候终于执法者赶到救了你。

你说死守之人没有功劳,还没有苦劳?

这不是正常逻辑?

到头来,却被唐玄宗误认为是跟叛军一伙的,同样有狼子野心。

……

李世民:“无语!”

“就是踏玛的无语!”

气得李世民脸色涨红,破口大骂!

“这曾孙子,怎么没朕一点用兵之道?”

……

画面中,战况何其惨烈?

封常清与敌军浴血奋战,只一人,便斩杀叛军数十百人!

杀得昏天黑地,尸横遍地!

可这时,敌军越来越多,封常清哪怕战死,也绝不让叛军再前进腹地一步!

然而这时,画面一转。

一位身负诏命,手握敕书的宦官边令诚,趾高气昂地进了潼关。

【边令诚早就看高仙芝不顺眼,怀恨在心。】

【高仙芝曾东征时,边令诚是监军。】

【然而宦官边令诚横加阻拦,胡乱提议,高仙芝不从,使边令城怀恨在心。】

【如今高仙芝、封常清等人退守,边令诚正好抓住机会,向玄宗诬蔑高仙芝克扣士兵的粮食和赏赐,还说封常清动摇军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