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都用来梳理公司最为核心的业务资料。
平时不被老板重视的风险部门,这个时候便发挥了其强大的效能。
因为是风险合规,无论是公司体内还是体外,几乎所有的业务审批、协议文件、核心商业机密、业务涉及的资金进出……等等等等,都要经过我们这个部门。
而最重要的是,所有和业务相关的纸质档案,必须全部移交到我们部门,进行归档,统一管理。
所以我们这个部门对公司资料细节的掌握,是最了解与最全面的。
……
平日里,我的工作十分严谨,所以要求纸质档案归档的时候,必须要同时形成扫描版的电子档案。因此几乎所有的业务文件,我们都有电子版的详细资料。
除了部门内部有较高安全级别的公共电脑里保存着这些电子资料,我也将自己这些资料在我自己的电脑里做了备份。
当时并没有想要收集证据的想法,只是为了多一份安全备份,另外我自己查找存量业务资料也比较方便而已。
我的电脑里的这些公司业务资料,大概有120G,其中大部分都是扫描版的pdf合同协议、审批决议、各级领导签字流程等等。
其中不乏一些极为隐秘,极为敏感的特殊事项的相关材料。
……
我花了大概两三天的时间,我把自己有印象的,公司存在重大违规,甚至是违法的事项与业务的资料,详细的过了一遍。
把能够直接证明公司重大违规、违法的资料都进行了分类汇总。
我大约归集了15G的内容,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具体的决议内容,审批流程,签字情况,协议资料,走款记录等等。
这些证据,轻则让公司被巨额处罚,严重的真有可能把老板、老板娘这些人给送进去吃牢饭的。确实很爆炸。
……
商业机构嘛,尤其是这么大的商业机构,哪有不偷手的?
灰色边缘上的违规违法事情,那都是家常便饭;而且很多事情上,为了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通过一些结构性的安排,给某位官员、领导送个千八百万的,也不算什么新鲜的事情。
也许老板自己觉得干的漂亮,精明;但他可能真的也不会意识到,再巧妙的嵌套结构,再精明的支付安排,也都要整个公司相关人员,一同运营才能完成的。
再巧妙的规避责任的防火墙,最终层层结构也需要在纸面上确定下来。
不可能什么都不要,口头一句话,就神不知鬼不觉的,把一笔巨款直接打到某位领导的账户上的。
在现在这个法制化相对健全的社会里,那样的做法,纯粹是找死。
而只要需要启用纸面资料的事情,十有八九都会过我这个部门。无论是公司体内的事情,还是体外公司的事情。我基本全部都清清楚楚。
……
如今,当年认真工作的结果终于给我了回报。
有了这些护身“抓手”之后,我的心终于安定了下来。
晚上也终于不再失眠,能够好好的睡个完整的觉了!!!
真是他奶奶的心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