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辉和他继母以及弟弟平日相处得很是不错的。大院里的人有眼睛会看不出吗?他弟弟不就是他给补得课,这才升学考试考得不错。”
孙父轻哼一声,对此不再多说什么,而是郑重嘱咐妻子道:“不管怎么样,女孩子不矜持总是容易吃亏。感情的事可不好说清楚。你还是嘱咐她矜持些,别触了你我底线。这更何况沈家那父子关系——”
沈母丢下手里叠着的衣服,“行,我知道了,我会嘱咐她不能太乱来的。至于沈家父子关系——如今你女儿和人家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又没谈婚论嫁,说这个是不是太早了?”
孙父沉吟良久,严肃道:“你先趁早嘱咐女儿,其他以后再说。”
去到沈家门前,觉得时间有点晚,也为了表示姑娘家的矜持,孙颖没好意思打搅沈家,往人家里去,而是请了沈庭辉往外头说话。
沈父和妻子冯淑琴才散步回去没多久,也听了小儿子对大儿子那告状般的言语。
得知继子不想再和孙家女儿有牵扯,冯淑琴还交代了他两句,才让他出门。
继子前段时间似乎终于在这里交了几个相熟的朋友。她想着时间不长,他对这些人还不了解,她交代什么,他未必听得进去。
因此,她便没多说什么。
如今继子和她心里想法大差不差,她不免好意提点了两句。
继子和他爸爸有隔阂,倒是对她还好,他们相处得还不错。
就是沈父心太硬,继子性子也倔强。父子两个互看对方不顺眼,谁都不愿意服软搭理谁。
他爸说大儿子不对他服软,他就不给大儿子钱花,说是让大儿子自己看着办。
大儿子也就咬死不要家里钱……
庭辉母亲去得早,是老家公婆沈老爷子夫妻两个,自庭辉八九岁起含辛茹苦将其带大的。
前两年她公公先走了,如今婆婆还在,却身体不大好了。
家里不是不想婆婆过来住,但她老人家故土难离,不愿过来。
对此,他们也没办法,就只好雇了保姆给婆婆。
公公临走前有交代他们夫妻,让他们好好照顾庭辉。
高中时候,由于婆婆身体不好,他们又忙,他们就加钱让家里的钱阿姨去老家照顾过庭辉两年。
在他出息考了省状元,来了这里上大学后,他们这才算正式将人接了过来。
不过,他倒是一直都有志气,大学真如他自己所言,是靠着奖学金和勤工俭学的钱生活到如今的。
那时他是省状元,自是收到过些当地的各种奖励。这奖励他们都知道,却没管,都是一直放在他跟前的。
因此到如今,继子倒是一点没动过公公和他母亲早年留给他的遗产和存折。
这遗产和存折三年前,被婆婆当着继子庭辉的面,交托在了沈父手里。
她家又不缺那点钱。
而且她儿子也是庭辉帮忙辅导的功课,这才考上如今的重点大学。
所以,她还是蛮喜欢和感激这个继子的。
“既然不喜欢孙家那姑娘,和她早点说清楚就行。冯家那儿子一直和这孙家女儿不清不楚的——而且吧,这孙家姑娘从十来岁就开始和人谈恋爱,显得不踏实。你是个老实孩子,可玩不过人家,你还是离这样的姑娘远些才好。”
上一世冯阿姨也和他说过类似的话。他从小因学习、生活太顺心,尽管父母的陪伴对他来说有缺失,但爷奶对他却尽心尽力照顾了。
加之他那时对父亲逆反心理重,还不太信任冯阿姨这个继母——
如此,却反而养成了他自视过高又太过独立的孤高性子。
他上一世实在是个主意大的人,大多事情都是自己拿主意。旁人的意见,他看似听了却也未必真都听得进去。
因此,最终他没将这话听进去,也最终因此而导致自己吃到了终身难忘的教训。
如今他再没敢自视过高,要是再遇到什么大事,他还是愿意听听继母这个真心为他长辈的。
并非所有继母都是不好的,他运气还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