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更是把猫奉为神明,这是怎么回事呢?猫的本字是“貓”,《大雅》中提到:“有熊有罴,有貓有虎。”韩非来到秦宫之后,韩非子借猫向秦王嬴政讲述了君主集权的必要性,话语虽然冷峻,但是十分形象。韩非在存韩这个问题上的立场是独立的,他厌恶韩王的不作为,但是也已经意识到韩国已经无力回天,为了保存韩国,身为韩国宗室,又渴望施展报复的韩非,将自己的才华对秦王倾囊相授,是必然的。一句令狸执鼠,不仅表现了他冷峻深邃的思想,也透露着他对自己悲剧人生的思考和无奈。然而,这样有着真知灼见的人最终却因为韩非子上书《存韩》而被同门李斯诬陷,被逼死在狱中,结局实在是令人叹惋。
有一个赵国人因为担心鼠患,就派人到中山国去借猫,过了一个月,猫终于把老鼠抓光了,可是家里的鸡也没有了,他一气之下,决定把猫赶走,谁知他的父亲却阻止了他。而宋濂笔下的卫国人束氏养了很多猫,却从来不让小猫抓老鼠,反而给它们吃很多好吃的肉。有一天,它的朋友书生来借猫抓鼠,结果小猫因为从来没有接触过老鼠反而被吓跑了。
战国时期给猫取的名字有,通体纯黑的猫,名为乌云豹、啸铁,纯黄的猫咪,则被叫作金丝虎、大滴金、戛金钟,黑猫白尾,名为银枪拖铁瓶、昆仑妲己、墨里藏针,黑(黄)猫,四足雪白,名为雪里钻、踏雪寻梅,白猫黑尾,名为雪中送碳、雪里拖枪,全身白色 ,只有四只小爪爪是黑色时 , 猫咪被叫作雪夜交兵、乌云盖雪,通体纯白的猫,名为尺玉、霄飞练。这些狸花猫不挑食,连土豆都爱吃。爱趴在灶台上,有时候偷鱼吃。没有猫砂,拉花盆里。鼠害苗,而猫能捕鼠,去苗之害,故猫字从苗。
讲究一些的文人,将家猫称为猫,野猫称为貍,以示区分,其中“貍亦有数种,大小似狐、毛杂黄黑,有斑如猫,圆头大尾者,为猫貍,善窃鸡鸭”,这应当是把未被驯服的猫科动物或者外形类似猫的动物,都给归纳到貍的范围了。
乔芋涵养的猫应该叫雪里钻,提起这只臭猫,除了偷袭自己的主人,看乔芋涵吃零食,它就要主人给它分一点,吃了一点,就不吃了。给它鱼吃,吃了一条小鱼,再给就不吃了,这个活祖宗真难伺候。人都没有一只猫挑食。它还咬墙纸,爬到不锈钢落地折叠衣架上,把门关严了也没用,猫能打开卧室的门。乔芋涵因为找不到它,急到头疼,后来在厨房柜子里找到它了,看它脏兮兮的;给猫洗了澡,涂抹洗发精,用淋浴冲干净,用毛巾擦,最后用吹风机吹干。有时候看它表现好,给它开罐头,喂化毛膏或者营养膏,奶牛猫狼吞虎咽的吃完了,吃饱了照样叫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