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汉乐呵呵地答应了,说是明天他也就不赶车了。不是集市日,坐牛车的人很少,来回一趟不划算。
苏溪提着大包小包回家,路过周婶子家特地进去打了个招呼,告诉她刘家的事解决了,硬是给了周婶子半边猪心当谢礼。
同时,她还跟周婶子略打听了下村里盖房子的旧例。
周婶子热心解惑,“不过都是自家出材料,邻里帮工,一天管顿饭便是了。你家确实得修葺下,特别是那露天的灶台,赶上梅雨季节,怕是饭都没得烧。也不知道当初你爹咋想的,一间灶房都不建……”
想到苏家父亲才没,周婶子讪讪转了话头,“如今田间也忙活差不多了,回头我让我家的邻里问问,寻几家帮帮手,不过几天就好,只不过你家怕是也没备材料……”
苏溪点头,“相互帮工我家怕也是做不到。”谁家稀罕她家的两个劳动力啊,怎么换都是吃亏。
“我想着材料跟村里有富余的人家买,帮工也是工钱折算,饭就还是管一顿,主要是我现在手头紧。不过我都会记在心里,往后会贴补的……”
“哎,都是乡里乡亲,别那么生疏。”周婶子是体会过苏溪的贴补法的,主动做担保帮她牵线,毕竟苏溪跟村里人确实不熟。
苏溪真心感谢一番,才踏着夜色回了自家。
家里也没点灯,就灶棚边上有点火光,小朋友苏见安蹲在灶旁,显得很是孤独。
苏溪心中一酸,喊了他一句。
苏见安飞快迎上来,脸上带满笑意。
苏溪心中熨帖,温柔道:“阿姐明天就在家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