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宋怀瑾率先走出车架,与随行官员碰面。
李清晏整了整有些凌乱的衣衫随后掀开车帘走了出来,她眉眼低沉,玄色的对襟披风更让她周身有一种生人勿近的气势。
她眯起眼看向京都方向,落日余晖下,一批全副武装的御林军御马而来,马蹄飞扬,带起滚滚烟尘。
“臣等参见长公主殿下,恭迎长公主殿下回京。”他们训练有素,皆用软甲蒙面,看着更加神秘威严。
“免礼。”
他们之中为首的正是御林军的副统领陈袖,带领御林军行过礼后才拱手道:“臣等奉命前来护送长公主殿下回京。”
陈袖仅露出一双眼,他目光沉沉,若有似无的在队伍中扫视着,仿佛在寻找什么人,一米九的身高骑在同样佩戴着甲胄的黑马上,给人一种沉重的压迫感。
吩咐御林军找好自己的位置后,陈袖便勒着缰绳走在李清晏车架的旁边。
“陛下听闻长公主殿下在晋城遭遇刺杀,十分震怒,恐怕会问责宋怀瑾。”陈袖语气平常,态度恭谨,话语间却透露着一种只有熟人之间才有的熟捻。
勤政帝临走前给李清晏留了两样东西,一个是沈氏商行,另一个便是大楚最翘楚的军队,神策营。
陈袖便是当时神策营的将领之一,李清晏将神策营交出去后,皇帝对神策营做了一些改动,拆分出不少将领作为教官去其他营区管教新兵,陈袖便是被派到了御林军。
李清晏对陈袖的话毫不意外,宋怀瑾拿着龙符擅自做主与她随行,李嗣没立刻下旨责令宋怀瑾归京已经是网开一面了。
更别提还有晋城刺杀一事。
天色渐暗,李清晏下了车架,骑马而行,陈袖与宋怀瑾跟在她身边,落后半个身位,往后是其余的官员,再往后则是御林军高举着火把,分列在队伍的两侧。
灰色的城墙由远及近,朱红色的城门正敞开着,还离着老远便能听见城内鼎沸的人声。
李清晏的目光越发悠远,这样热闹的京都让她十分怀念。
京都繁荣,不设宵禁,但每日傍晚都要关闭城门,今日皇帝排除御林军去接长公主的声势尤为浩大。
百姓们想不知道都难,是以此时便都聚集在城门口的地方看热闹。
城门内灯火通明的样子,看上去比白日里还要亮堂。
在百姓心中,长公主势必坐在奢华的车架内,由宫侍们牵着宝马香车入城。
却不曾想到,远处的火光逐渐靠近,为首的女主穿着一身玄色的对襟披风,下身着黑金马面,乌黑的云鬓上憋着两只赤金红宝石发簪。
在灯火的映衬下显得内敛而奢华,她挺直脊背坐在黑色的马背上,更让人觉得不敢侵犯。
一时间随着李清晏前进的脚步,噪杂的人声逐渐安静下来,偶尔有在大人怀中伸着脖子张望的幼童,也被自家爹娘捂住嘴强迫低下头来。
“奴才给长公主殿下请安了~咱家千盼万盼可算给您盼回来了!”
还尾灯李清晏的队伍彻底走进城门,便有一面色白净,手拿拂尘的人迫不及待地迎了上来。
“快随咱家进宫吧,圣上已等您多时了。”
闻言,不少人都敏锐地感觉到周围地御林军皆有一些细微地变化,李清晏没什么表情地借着火光看清了来人的长相,是皇帝身边的大太监洪公公。
他看起来十分伏地做小,周边的百姓却越发揣测起了长公主与皇帝之间的关系。
怎么这些御林军看起来不像是护持长公主殿下安全的,更像是……看守?
下一刻,李清晏开口了:“原来是洪公公,天色不早了,本宫今日就先不去打扰皇帝了。”
“还有这御林军,本宫既然已经安全抵达京都,他们不如就随着洪公公一道回去吧,免得本宫去看望母后,再受到惊吓。”
话音落下,满是人的城门口一瞬间静默下来,百姓们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他们是来看热闹没错,可官家的面子被这样奚落,他们想听也得有命听。
洪公公显然也没意料到李清晏这么不给他面子,当下脸上就有些挂不住,可李清晏才不管他,丢下这两句便一夹马腹,径直往城西去。
后头的湛芙朝着洪公公见了礼,有低声嘱咐了几句回府后如何安排也打马跟了上去。
李清晏离去的方向,正是护国寺所在的方向,如今太后林婉清正在那里清修。
有聪明人此时就已经明白了过来,长公主这是为了太后才不满官家的。
洪公公被晾在原地,宋怀瑾和陈袖两人都理他,最后还是白鸿之上前来保住了洪公公的脸面:“洪公公莫怪,长公主殿下思母心切,还请您体谅。”
洪公公心里明镜似的,见白鸿之肯给他台阶,便也不拿乔。
“不敢不敢,咱家哪能怪罪长公主殿下呢,白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