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淑在叶州的日子是前所未有的舒适。新任的叶州刺史没到任,李玉仪只能自己暂代刺史的工作,可谓军政大权一把抓。为了保证李玉淑出门的安全,李玉仪特意让慕容星随时随地陪着她保护她。南梁人崇尚佛教,大佛寺是叶州第一大寺。来了叶州,李玉淑自然不会错过大佛寺。除了礼佛,在慕容星的陪同下,李玉淑将叶州各地的风景名胜游玩了个遍。小将慕容星才二十岁出头,正是年轻活泼好玩的年纪,见宫里来的女官大人美貌温柔,自然愿意鞍前马后的保护陪伴。南梁地界原本就民风开放,未婚男女婚前幽会野合风气盛行。一来二去,这小将慕容星便对李玉淑生出了热烈的情意。
新来的叶州刺史王同皎是个精明强干的人。才到叶州三个月,他就把叶州的所有政事都理顺了。他的能力让李玉仪十分赞赏。叶州的局势算是暂时稳定下来。美叶行宫被烧成灰烬以后,李玉仪原本打算将空出来的地全部划为耕地,李玉淑却不这么想。
“玉仪姐姐,能否在行宫旧址上划出一小片地盖个书院?叶州皆是南梁旧民,光靠镇压肯定有很多人心有不服。这些人虽然明面上不敢和你对抗,心中恐怕更加心向南梁。他们更需要的是教化。”来了叶州几个月,李玉淑到处走访,多多少少对当地的民情心里有数。
“李尚宫此言有理。如果光靠镇压,这里永远成不了真正的大周国土。”对于李玉淑的建议,王同皎十分赞成。
于是,叶州刺史府又找来工匠民夫,在原本美叶行宫的一个角落建造了一座书院。新建的书院李玉淑给它起名为启民书院,取启发民智之意。李玉仪还下令:无论男女都可来启民书院求学。若学有所成,李玉仪就会资助学子去帝都继续求学,直至学子能够参加科举。男女同校这种事,别说南梁连大周都未曾有过。一时之间,民间议论纷纷,可是李玉仪仍旧坚持她自己的主张。为了鼓励百姓,李玉仪又下令家中凡送子女去启民书院读书的,五年内减免赋税一成。南梁女子第一次听说女孩子还能读书考科举。李玉仪的这些政令大大的震惊了叶州那些守旧派。可是见到掌握军权的节度使都是个女子而且送孩子去读书还能减免赋税徭役,南梁百姓竟真的有许多人家愿意把女儿送去启民书院读书。
除了建造启民书院,李玉仪还下令对叶州的商户全体减税一成,鼓励当地工商业发展。总之,整个治理的政策主打一个轻徭薄赋,修养生息。渐渐地,百姓们得到了实在的好处,民间对李玉仪妖女的骂声越来越少。看到李玉仪颁布的这些利民政令,王同皎也大受鼓舞,带着百姓兴修水利,开凿水渠,疏通河道,整顿市容。
“李大人,若是能给下官十年时间,下官定会鞠躬尽瘁,必能还你一个繁华昌盛的叶州。”此时的王同皎满是豪情壮志。
“玉淑,在这里你看到了什么?”站在叶州城的城墙上,李玉仪问自己的妹妹。
“这一边是一个浴火重生欣欣向荣的叶州,这一边是南梁的丰城。”
自从韩琦挂帅拿下南梁七州,南梁朝廷就在丰州布置了重兵来防备大周的军队。如今的南梁新帝陈柏钊并没有从失去城池的教训中清醒过来,依旧延续了南梁先帝陈文渊浮华奢侈的作风。
“来到叶州的第一天,我就在想什么时候我能将丰城拿下,再将南梁的整个国土拿下。可惜连年的战乱南境七州已经元气大伤,南境没有多余的银钱去支撑这种战争。也不知道这个愿望在我有生之年能不能实现?”望着不远处的丰城,李玉仪对着妹妹说出了心事。
“那你就将南境七州治理好。这个设想总有一天能实现的,我们这一代实现不了就交给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