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这是……”
看到展台上显示的这个扭曲麻花状特殊装置后,徐磊顿时有种熟悉感,心中隐隐猜到了是什么东西。
接着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他没有任何迟疑,当即把目光转移到信息屏上。
顿时上面浮现出的内容跃入眼球。
名称:可控核聚变技术
等级:一级文明
评价:宇宙的照明灯,文明迈入一级的标志。
影响力:0/1000万
收藏单位:宇宙文明科技博物馆
“果真和我猜测的一样,这次解锁的竟然是可控核聚变技术,怪不得显示的装置会给我一种熟悉感。”
看到信息屏上对展台的介绍模板信息后,徐磊不由得轻声低喃了一句。
没想到自己此次解锁出的展品会是这个。
所谓可控核聚变,即在一定条件下,控制核聚变的速度和规模,以实现安全持续平稳的能量输出的核聚变反应。
一种原子核变化为另外一种原子核,往往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
如果是由重的原子核变化为轻的原子核,叫做核裂变;如果是由轻的原子核变化为重的原子核,则叫做核聚变。
在太阳的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气压达到3000多亿个大气压。
核聚变反应每秒钟要消耗掉约500万吨的物质。
并转换成能量释放出。
几十亿年来太阳就犹如一个巨大的核聚变反应装置,无休止的释放着能量,并和其它恒星一样其动力来自聚变能。
正如博物馆对这项技术的评价那样,是核聚变照亮了宇宙。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现在所使用的化石能源风能等,归根结底都是来源自太阳的聚变能。
而人类发展到今天,间接的获取化石能源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核聚变就成了人类的希望。
只有真正掌握这种终极能源,人类才能继续发展,届时那些鼓吹现代工业将因为没有能量来源而走向灭亡的观点也将破产。
总之核聚变决定着人类的生存和灭亡。
解决了,人类物质文明可以继续发展;解决不了,人类将陷入空前危机。
为此全球有很多国家都成立了相关实验室,始终在进行着可控核聚变的研究,希望有朝一日能真正掌控它。
奈何截止今日尚处于研究阶段。
徐磊知道这几天华科院和海外其它聚变实验室达成了合作意向,准备集中全球的力量共同对核聚变发起冲锋,并计划在五年内实现。
但想着马上就要解锁新展品,便没有参与其中。
可万万没想到,此次解锁出的展台正是可控核聚变技术。
不知道是单纯的巧合,还是博物馆有意为之。
当然。
对于这项技术徐磊非常满意。
可控核聚变决定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潜能,掌握这项技术能彻底改变现在社会所使用的能源结构。
同时发展核聚变动力飞船高速列车,以及威力的强大激光武器等。
到那个时候,建设火星基地也会成为很简单的事。
不过对于影响力的要求,多少还是让徐磊有些微词,没想到竟和虚拟现实技术相同。
需要达到千万点影响力。
虽说从某种程度上讲可控核聚变技术对人类的作用要大于虚拟现实,可起码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制造出来的虚拟头盔不缺销量,能够快速成为全球热销产品,如此才在数月时间内完成了影响力的要求。
眼下可控核聚变也需要千万影响力才能继续解锁新展品,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可能的将其运用到多个领域中。
但要知道现如今人类对可控核聚变的研究,其装置都非常巨大。
单凭这点就存在了许多局限性。
奈何局面已经变成这样,眼下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看来这次影响力的事情只能慢慢来了,现在先让我看看博物馆收藏的这项技术有什么独到之处。”
此时徐磊的思维很清晰。
无论这项技术怎么大量获取影响力,首先要做的事情是要通过对技术知识的了解把可控核聚变装置给制造出来,否则说什么都会显得苍白。
念头停留在这里后,徐磊自然也没有继续迟疑什么,当即伸出手指点在了信息屏右下角的注释上面。
骤然。
原本信息屏上的模板数据内容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正是核聚变的详细技术。
由于未来科技研究中心的副院长裴洪印,在没有退休前正是负责庐阳科学岛的人造太阳项目。
后来才交给了更年轻优秀的李承哲接手。
加上裴洪印心中一直有很强烈的执念,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可控核聚变装置的真正问世。
所以在研究中心的时候依旧没有研究,并且时长通过星瞳和量子计算机的能力对此项技术进行分析研究。
这使得徐磊也多少有些了解。
可控核聚变技术的难点在于人造超高温。
核裂变可以自发地进行,也可受激进行,但核聚变要在超高温超高压条件下进行,这就是核聚变难以实现的原因。
而人造的物理环境很难实现超高压和超高温兼得,可要想实现核聚变,就必须制造出比太阳更极端的高温环境。
但放眼人类认知中的全部材料,都不可能抵挡住十亿度的持续高温。
在这种情况下,物理学家提出通过巧妙构造非接触支撑磁场,使聚变的等离子体悬浮在真空中。
从而将其约束住。
并通过控制核聚变燃料的加入速度,及每一次的加入量,使核聚变反应按一定的规模连续或有节奏地进行。
为此物理学家还提出了聚变三重积的准则。
即等离子体的温度密度和约束时间,三者的乘积。
只有超过这一基本值,聚变体输出的功率,才大于为驱动反应而输入的功率。
实现可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