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风貌丝毫不逊色于高门大院中教养多年的嫡小姐,徐徐道:“民女无所求。”
如孤梅傲雪,引不少人惊异。
皇帝有些失望,摆手示意他们退下,道:“罢了。”
周俞川此时才有兴致看这幕闹剧。
刚好看到,在他面前从来一副不可一世模样的少年,看着女子的背影,仿若一缕神魂被抽出,一动不动站在原地。
*
周俞川还在建章宫内议事。闻昭本以为自己完成了使命,当下便要赶路回锦江,被周嘉杏拉住。
“阿昭再等等我阿兄吧,他们总归不会议一整天。”
闻昭只好应下。
她们与乌显三人站在一处,不停地有官吏压着破衣烂衫、满身血污的人入殿。
前后脚,两个人。
其中一个闻昭好像认得,眯着眼仔细辨认过后,不由得瞪大了眼,不可置信问道:“那位……难不成是宁老爷?”
周嘉杏不大清楚这些事,乌显颔首道:“是殿下从通县押回来的。”
“那另一个人……”
闻昭本没想问,顺嘴便说了出来。乌显沉默了一会儿,却也还是如实道:“是宋大人抓捕的罪犯。”
空气被热浪压的流通不畅。
正值正午,烈阳高照,不停有汗涔涔流下,后来阴凉处也逐渐变得狭小。
周嘉杏难捱暑热,向乌显提议道:“你先送我们回碧色里吧?眼下他们还得处置犯人,我们得等到猴年马月去。”
乌显便依着她们,一送到就立刻策马回了皇宫。
碧色里是个避暑的好地方。殿内放置着堆成一座小山的冰块,丝丝凉气沁人心脾。
闻昭坐在雕窗边,半开着窗,看着枝桠随风摇曳,影子映在红墙上,刻出了痕迹。
直到影子分分寸寸的向下挪移,消失在看不清晰的墙根处;眼眸中升起星点月色,夕阳西下,院子里才传来些动静。
周嘉杏冲进来,兴奋道:“阿昭,我阿兄来了!”
顿了顿,她才撇着嘴极不情愿又补上一句:“宋连淮也来了。”
闻昭在此处待了许久,身子颇有些乏困。她眸光一滞,缓缓起身,跟着周嘉杏向外走去。
夜色逐渐覆盖黄昏,周俞川与宋连淮一前一后走了过来。周俞川手中似还隐隐浮着片明黄色。
他停在不远处,将手中的东西往前一递,庄严道:“圣旨到,宋连淮与闻昭接旨。”
周嘉杏忙将闻昭推去了近处。两膝触地的那一刻,宋连淮近身压近,也在她身侧跪了下来。
周俞川便开始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朕闻宋氏连淮忠诚勇猛,智勇双全,才德兼备,实乃国家之栋梁。为表彰其卓越贡献,特加封其为四品骁骑将军,赐黄金百两,府邸一座。钦此。”
骁骑将军。
闻昭看着宋连淮结果那道澄皇的圣旨,心中不知是何滋味。
有替那人高兴,也有敬佩之心,更甚至是,敬畏之心。
“……立有不世之功,册封为清平县主,赐封地湖州东南部。钦此。”
周俞川宣读完圣旨,才发现跪在地上的女子不知什么时候起就开始走神。出声提醒道:“闻昭姑娘,接旨。”
闻昭双手接过圣旨,却无半分喜色,规规矩矩叩首于地。
“谢主隆恩。”
*
皇帝给的封地刚好处在锦江一带,不得不说这是极好的圣恩,往后在锦江,当是再也没人敢为难于她。
周嘉杏在耳边喋喋不休,而闻昭看了眼手中沉重如山的圣旨,嘴中呢喃出一句:“我该走了。”
宋连淮刚将周俞川送出了门,此时立在假山后,将闻昭这句话听得真切。
池中荷花荡漾,水波无痕,月色入幕,渲染起这一幅如梦似幻的画卷。
闻昭的背影就在其中。
宋连淮屏气凝神,思虑间的毫厘之差,便让他当了这听墙角的人。
“阿昭为何这么着急要走?封地继承不在这一时半会儿,阿昭再待三五个月都可以!”
周嘉杏劝说着。
“京城的繁华模样我已窥见,神秘森严的皇宫我也有幸进去过,当真都是极好的。可那不是我该待的地方。在锦江,我有自己的营造阁,也有我的朋友,我为此祈愿的人;在这里,我只能是宫婢,是下人,是任何人都能踩上一脚的存在。”
女子的声音缥缈虚无的响在簌簌风声中。
她突然看向周嘉杏,道,“公主还觉得,我应该待在这里么?”
周嘉杏不禁有些害怕她这般模样,更怕她口中对自己的称呼,那样疏远,“阿昭,不是这样的,你是怨我没有跟淑妃解释清楚吗?”
闻昭只是摇摇头,默不作声。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