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收了束脩后,欧阳琛便跟着他到了堂屋,照着父亲之前交代的,给夫子磕头敬茶。
夫子接过茶喝了,这礼便成了。
欧阳琛他爹因着家里还有农活要忙,又见给儿子拜完了师,便同夫子打了个招呼,就头也不回的走了。
好在欧阳琛他不是真小孩,不然还不知道要怎么哭闹呢。
“行了,跟上吧。”夫子一边说着,一边往外走。
欧阳琛的心理活动被夫子的声音打断了,见夫子已经走了出去,连忙迈着小短腿去追。
欧阳琛跟着夫子进到了一间宽敞明亮的屋子。只见背书的背书,写字的写字,十分专心致志。不但不受旁边的人影响,而且竟然没有一个人抬头看一眼来人。欧阳琛心中突然涌起一股想要学习的豪情。
夫子看着学子们勤奋的样子,摸了把胡子,欣慰的点点头。
又转而低头对欧阳琛说 “知道这是什么书吗?”
“学生不知,还请夫子教我。”欧阳琛如此回答到。唉,就是他的知识库里有这本书,也不能说知道呀,这副身体就算在他来了后表现得再聪明,也是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书本的五岁娃娃。
不过夫子好像也没有觉得他能答得上来,自顾自就接着说到“这本书叫做《三字经》,你就用这本书启蒙,来跟我念‘人之初,性本善’。”
就这样欧阳琛跟着夫子一字一句一直念到‘人不学,不知义’方止。
“还要再教你一遍吗?”夫子问到。
“多谢夫子,不用了。”欧阳琛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把学习进度拉得快一点,也不怕展示他是个‘天才’。
“哦?那你拿着书坐到那边空位上,把这段背下来。”夫子也没深究他到底会是没会,总归是他自己的选择,学生还是要靠自己好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欧阳琛装着样子和旁边的人一样摇头晃脑背起书来,不一会儿他就觉得口干舌燥了,可他旁边那位老兄丝毫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略想了一想,欧阳琛还是决定不要拿自己这小身板和别人比,于是学着有的学子是怎么握笔的,又装作不熟练的样子提笔开始抄写《三字经》。
挨到放学的时候,夫子抽查了欧阳琛,似乎有些惊讶于他真的背了出来,看了他写的字,歪歪扭扭的,才觉得正常。
“想要写好字,就要惜墨。每写一个字都要力求完美,把字印到你的脑海里,不用心,写再多也没有用,反而浪费笔墨纸砚。”夫子教训到。
“是,谨遵夫子教诲。”
“嗯,回去吧。”夫子瞥了欧阳琛一看,低头看自己的书去了。
“夫子明日再见。”说着欧阳琛便退了出去,他爹已经等在门外了。
“儿子,今天学得怎么样?”说着拿过儿子装着毛笔砚台的挎包,放到背篓里。
这个农家汉子显然是从田间直接赶过来的,一脑门子的汗,衣服也浸湿了,布鞋上都是泥巴,还有草屑。
“挺好的,爹。我今日学了《三字经》,我背给你听。”
“好,好。”
“人之初,性本善。……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背得好,背得好。回家叫你奶奶炖鸡吃。”汉子也不知听没听懂,只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好,连过年吃的鸡都想先杀了奖励儿子。
“不用了爹,蒸个蛋就行了。”
......
“儿子明天我就不接送你了,记得路了吧?”
“记得路,放心吧爹!”
“唉,好儿子。”
余晖下,父子俩一高一矮从田埂上走过,回到炊烟袅袅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