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2 / 3)

题是最好解决的,加班、临时工、从其他节目组借人,伤点儿小钱——但这个报名人数也能让节目的广告赞助商心甘情愿地掏出更多钱。

第二个问题就是,原有的赛制可能已经不太适合这些选手了。

为什么《通灵》这几年办的一年比一年更好?

因为报名人数增多,节目组选材范围变得更大,从中筛选出真有那些特殊本领的人才的概率也随之增加。

还因为节目名气增大,外国网友们自发向节目组推荐的能人增多。

更有已经参加过其他国家版《通灵》,并取得了一定名次,想要再来参加毛熊版《通灵》以期更进一步的,可以算是被其他版本认证过的真·通灵者们。

双重因素影响下,自然就造成毛熊版《通灵》进入正赛的选手们,平均水平是一年更比一年高,而强强对决自然更受观众们喜爱。

但是,从一堆5分中选出8-10分简单,若要从一堆8分中选出9-10分,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再说了,有时候7分和8分,乍一看上去还真没那么容易区分出来。

不过《通灵》正赛是一集淘汰一个选手,有时候甚至两集才淘汰一个选手,末位淘汰这种制度,无论如何都和难度大扯不上关系。

更何况正赛还在线下海选的三个月后,节目组有足够时间去构思、调整和完善赛制和比赛内容。

可线下海选……哪怕就按19季的数据来算好了,可是区区三关就要从450余人里淘汰至19人,这可是24进1的比例!

以前报名《通灵》的选手没那么多,线下海选的选手水平,有可能从3分起步,可随着网络报名人数逐渐增多,来到线下海选现场的参赛者们基本都达到4、5分以上了。

而线下海选的任务,说穿了就是快速刷人,只保留最高分的一小撮儿——按照第19季的标准来,基本也就是7、8分以上的选手。

但8分和7分、7分和6分之间,说实话区别真的不够大。更别提还有些参赛者,会因为紧张或兴奋而导致发挥失常又或发挥超常。

除此之外,还有那种发挥极端不稳定的选手。

从节目效果的角度来说,比起一个每场挑战都保持在75-8分水平的选手,一个在5分到10分范围内随机波动的选手,能制造出更多的娱乐效果,引起更大的网络反响。

所以仅靠海选三关来筛选谁有资格进入正赛,特别是在海选第一关的淘汰率就高达90的前提下,节目组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尤其今年的网络报名不仅仅带来了翻倍后的量大问题,还存在量变终于引起质变的问题!

天知道当总制片人看到下属经过初步筛选,汇总过来的“重点关注”以上级别的参赛者名单后,被履历列那一大溜的“x国版《通灵》第x季第x名/ins账号xx百万关注/师承xx/推荐人xx/xx通灵机构任职xx”直接闪瞎了眼,下意识地大力揉搓自己的脸颊直到变形,确定自己没在做梦。

这还只是“最重点关注”和“重点关注”两个级别,还没算上“可重点关注”……再看一眼“可重点关注”的报名参赛者资料汇总表格,比他手头打印出来的这两页纸还要多。

他突然就有些怀疑,是否今年的汇总表做得过于宽松,所以才显得较之往年人数倍增,便干脆在资料硬盘里找出了前几年的海选后评级表格,点开和今年的做个对比。

然后他挠头的手,就在受惊后下意识地收拢重重一拉,直接扯断了十好几根头发,疼得他直接就“嗷”地叫了出来!

没有错!今年参赛的高质量选手多得离谱!

第20季的报名人数比第19季增加了近12倍,那么按照比例来算,高质量选手数量的增幅大概也是120,再考虑个±20的误差好了,得出一个范围,取其高值,也就是去年数量的240作为今年预期内理想状态下的高质量选手数量。

可是如今汇总到他手上,需要“重点关注”的选手数量,可是比这个数字足足翻了两番不止。

翻了两番,不是两倍,是四倍!还更多!

呃,问题来了,线下海选淘汰面临的压力立时更大了……

毕竟这就意味着,这些要搁在过往几季,基本都是前八强水准的选手,在这一季,注定有人要当炮灰,在海选环节就被淘汰掉一部分。

不能杀鸡取卵呀!

这一季强过头了首先就会把观众的兴奋阈值提太高,不利于以后节目的发展,但这个问题还有至少一年时间去思考解决办法。

可要是浇灭了选手们的热情,过早被淘汰导致人家下一季直接不来参加了,那《通灵》的水准说不定就会直线下降,这一升一降的,观众们的落差就更大了。

那可就要了命了!

怎么在不刻意降低今年节目精彩程度的情况下,保存被淘汰选手下次来参赛的热情,甚至更进一步激发选手们和观众们对《通灵》的认同感和兴奋度?

这才是节目组必须在线下海选之前——只剩不到三周时间——拿出方案解决的当务之急!

而且总制片人在仔细翻看今年高质量选手汇总名单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