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修复室的门被推开,挂在上方的铃铛随之响起。
唐荷雪刚睡醒,拥着抱枕被坐在沙发上,迷迷糊糊中看见许漱玉进来,懒洋洋地打了一声招呼。
许漱玉一看,怎么这么可爱,立马拿出手机,打开录像模式。
唐荷雪以为她在拍照,下意识地就比了个剪刀手。
许漱玉见状,更加乐不可支。
“小玉,笑什么呢?这么开心。”施文蓉推门进来。
“师傅,你快来看。”许漱玉笑着招呼道。
施文蓉走过来,凑上去一看,也笑了。
唐荷雪好奇,但仍坐着没动,软绵绵地问:“你们在看什么啊?”
许漱玉边往办公桌走,边应道:“我发给你,自己看。”
“好。”唐荷雪点点头,起身去洗脸。
回到办公桌,抽张纸巾擦了擦手,她才打开手机,看见许许漱玉发的视频,她忍不住笑道:“师姐,你……。”
她生性随性洒脱,笑点又低,别人同她玩闹也不恼,还能一起笑呵呵的。
“我拍的还不错吧。”许漱玉笑着看了看她,“怎么不回去睡?这里睡不舒服的。”
“来回太折腾了,我想多睡会。”
“之前就听你老师说你贪睡,堪称睡神,现在看来,果然如此。”施文蓉接话道。
唐荷雪觉得不好意思,挠挠头道:“我老师怎么什么都说。”
闻言,许漱玉哈哈笑起来,缓了缓,才道:“小雪,你不会为了睡觉没去吃饭吧?”
“那倒没有,对我来说,吃饭和睡觉同样重要,两者都不能辜负。”唐荷雪回应。
许漱玉愣住一瞬,继而又大笑起来,“没想到你这么逗,你之前来实习的时候,可是很文静乖巧的。”
唐荷雪眨了眨眼睛,低声道:“我就是很文静乖巧啊。”
“嗯,但还很可爱。”许漱玉总结道,“你中午吃的什么,我们学校食堂都可好吃了,绝对不会辜负你的胃的。”
施文蓉双手捧着一本被油皮纸包裹着的书,从书柜走回办公桌,放下小心翼翼打开。
唐荷雪与许漱玉都凑过去看。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古籍修复师面对一本残破的古籍时,也同样需要听过手和眼对古籍的“病情”做出初步诊断。
许漱玉:“这看起来好像糟朽。”
施文蓉:“嗯,都糟了,随着打开都掉渣了。”
唐荷雪:“这破损也太严重了。”
“是的,修复的时候得先用薄皮纸给它一页一页揭开加固,不加固没法修。”施文蓉小心翼翼递给唐荷雪:“先去拍照吧。”
为古籍拍照,是修复古籍前的第一步,记录下古籍修复前的状况和信息。
唐荷雪小心翼翼地双手捧着油皮纸上放着的古籍来到高清照相设备前,轻轻放在桌面上,揭开白纸,露出古籍。
这次拍照,她并没有像以前一样撤掉白纸,并拍摄书籍的每一面。因为这本书掉渣,她不太敢碰,只拍摄了封面和封底,然后回到座位,做修复档案。
做好修复档案,她发给施文蓉,并走到他跟前。
“糟朽、掉渣,对对对。”施文蓉滑动鼠标,边看边说道:“拍照的时候不好拍吧?”
“嗯,掉渣,我都不敢碰。”唐荷雪看着屏幕,解释道:“一般可能还会拍个立面,这个我都不敢立起来。”
“嗯嗯,修复过程中随时拍吧,然后修复后再拍一下,到时候补上。”施文蓉道。
对古籍修复师来说,修复的每一本书,都要负责到底,然而这些书上,永远不会出现他们的名字,留艺不留名,踏踏实实做好自己所做的事就好。
一天又一天,默默坚持不偷懒,凭着一双手修复和守护着珍贵的古籍,在静水流深中缝补着旧时光。
唐荷雪很喜欢这样的生活,而且,她发现在古籍修复中随时会出现有趣的事,比如现在,她发现修书能解馋!
她正在修复的这本清朝文人、美食评论家袁枚写的《随园食单》,这本书记录了300多种菜肴,山珍海味、清粥小菜、美酒名茶都囊括其中,种类多繁,流传甚广。
现代的“吃货”遇上古代的“老饕”的食谱,那诱惑根本抵挡不住,一边看一边想象,啊——真“香”。
咕~
真饿!
又到了午饭时间,唐荷雪走出办公室,在心里琢磨着吃什么?想着今天看到的一道食谱“王太守八宝豆腐”,当下决定吃豆腐,一定要是豆腐做的菜。
微信询问许漱玉哪个餐厅豆腐做的好吃后,收到回信后,决定去东区食堂吃菌菇豆腐煲。
从图书馆到东区食堂有一定的距离,唐荷雪走路又慢,她怕去晚豆腐煲就没了,就在路边扫了一辆共享单车。
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