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呢?
手机又震了一下,宋悠楠在群里艾特她,重复了一遍于杨的问题。
穆瑾想了一会儿,回道:等这次回来,再说吧。
群里又是一番吵吵闹闹。
退出聊天群,穆瑾看到郑子琦发的消息。
奇迹:你,连上网了?
木槿:嗯,啥事?我等会儿又就得飞了。
奇迹:没事,下个月我结婚,要是赶得回来的话,来喝喜酒啊。
木槿:哇塞~祝福祝福,没问题。
奇迹:那,起降平安,旅途顺利。
木槿:谢谢!
结束聊天后,穆瑾想起高考结束的那个晚上,她的前桌突然在微信上向她表了白,穆瑾一头雾水地拒绝了。
郑子琦说他也没想着成功,就不想让自己的高中留下遗憾。
后来成绩出来后,穆瑾考得不太理想,去学校取档案是踏着截止时间去的。
在公交站坐着边看手机边等对面返校的毕业生变少。
抬头的时候,余光中总感觉公交站和她隔了一个座儿的长椅上有人看她,她瞥了一眼,和看她人目光对上。
那人带着口罩,眉眼处和郑子琦相似,身形也像。
见自己看他,立马低下了头。
穆瑾觉得诧异,但当时没想那么多,觉着时间差不多了,就进学校取个人档案去了。
回头,发现公交站旁早已没了那人的身影。
穆瑾没向郑子琦求证过,一怕是自己看错了自作多情,二怕万一真是他,他会尴尬。
不想了不想了,反正都是十年前的事了。
穆瑾从回忆中抽身,低头看了一眼手机,群里依旧在闹腾,登机口传来提示音。
关掉手机前,穆瑾看到了一则微信公众号的推送,视频的封面是张曦。
她真的成了最年轻的民族语言学研究者,今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
穆瑾伸了伸懒腰,拿起座椅上的书。
望向窗外的停机坪,看着一架飞机起飞,思绪翻涌。
高一第一学期学期末分科时,她曾以分科考试分数为赌,如果上了600分她就挑战自己学理,没上她就选择擅长的文科。结果那次考试考得特别好,考了626分,她兴高采烈、信心满满地学了理。
高二高三其实学得挺费劲的,但她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直到高考成绩出来的那一刻,她有点动摇了,觉得自己挺草率,将对未来的选择,压在了一场考试上。
那一晚,她没睡,在窗边想了一宿,直到天亮。
大学第一年,她很迷茫,偶然间看到了一本书,了解了一个记者的一生,那一瞬,她突然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
后来就是努力,努力,不懈努力的几年,常与时间赛跑。
忙忙碌碌几年后,兜兜转转,她从事了自己喜欢的工作。也算是实现了当年坐在操场上于杨写给她问题的答案。
想到于杨,穆瑾又掏出了手机,打开相册,找到了一张照片。
是刘冀当年抓拍的她,于杨不小心背影入境。她向刘冀要来照片,这几年了,却没再看过。
想了想,留着也是占内存,删了吧。
穆瑾按下删除键,关掉了手机,听到广播里催促的声音,带着嘴角的笑容,迈步向前。
故事的后来大抵都逃不过各奔东西,你南去我北往,青春悄然退场。
曾经的豪言壮志大多向前程低了头,海誓山盟或许也因现实折了腰,大多数的我们最终趋于平庸,归于平凡。
但是没关系,有些东西,依旧干干净净,堆叠在记忆的深处,明媚耀眼。
未来也依旧在用心搭建。
山海皆有归途,我们终与理想,不期而遇。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