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柳妃当年不忍茗香阁的姑娘流离失所,便向皇上要下茗香阁,改造成茶楼。也有不少姑娘留在了茶楼,香儿便是其中之一。
香儿与柳妃出身相同,在未遇到燕娘以前,她便是和香儿两个人相互依靠、相互支持才走了过来。
对于茶楼的设计、布局、人员选用,乃至经营模式都是由柳妃全权负责,毓王倒乐得当个甩手掌柜。
他只负责所有的开销,以及所有需要动用关系的地方,柳妃偶尔遇到瓶颈向他求助时,也会为之指点迷津。
闭上眼睛,她甚至能想象一身男子装扮的柳妃轻摇折扇,饶有兴致地看着燕娘在炎热的夏日忙得不亦乐乎,张罗这儿张罗那儿的情景。
她到天香茶楼做的第一件事,是让香儿请了一名琴师,换上白衣,薄纱覆面,于高台之上抚琴,俨然和三年前的茶楼如出一辙。
第二件事,是把整个茶楼的布局,尤其是二楼梅、兰、竹、菊四间雅间的每个角落都走了一遍。
当年柳妃接待皇帝时,用的是“竹字号”雅间。
“竹字号”雅间屏风上画着湘妃竹,屋内另有几盆紫竹、斑竹、金镶玉竹盆栽点缀,可谓竹影斑驳,清贵与色彩兼具。
房间临河,十分幽静,透过窗子可以看见秦淮河景。另一面正对着楼下表演的高台,可以清晰地看到表演者的一颦一笑,视野极佳。
不用多说,另外几间雅间定也是根据名字布置,风格各异,各具特色。
她不禁感叹,柳妃真是心思精巧之人,能将四季变换融入雅间的布置与设计,又能巧借周围的一物一景,古朴又不失灵气,实在妙极。
每间雅间都备了一份制作精美的木雕茶水单,种类繁多,基本囊括了市面上所有品种。还有一些极其上等的品种,专为贵客供应。
光是沏茶用的水,便极有讲究。
俗话说“十分茶七分水”。天香茶楼所有茶叶用的都是每年收购的新茶,而沏茶水更是选用上等水源。
寻常茶品,用的是山泉水。客人亦可根据自身喜好,选用霜、露、雨水、雪水,譬如夏日荷叶上的朝露,秋日的无根雨水,冬日寒梅上的雪水等等……根据水的稀有程度,价格不一。
香儿告诉她,皇上此前在“竹字号”雅间选了荷露烹茶,品完茶后可谓是龙心大悦,才有了三个月后“梅字号”品冬梅天泉雪水烹茶之约……
只可惜,柳妃没能等到三个月之后。
而三年之后,这个任务竟兜兜转转交到了她手里。
命运真是令人难以捉摸。
也不知她的安排,能否令那位心思难测的年轻君主满意。
很快便到了约定当日。
毓王与叶弗谖一早便带着众人在茶楼门口等候。
因着畏寒,叶弗谖戴了一顶银色雪帽,雪帽上镶嵌着精致的翡翠和珍珠,更衬得黑发如墨如玉。
她的脸颊在寒风中红润如玉,双眸闪烁着明亮的光芒,仿佛是寒冬中的星星,耀眼而温暖。
只见远处一架华贵的马车缓缓驶来,前面身手矫健的驱车之人不是无极又是谁。
车帘一掀,天子一副贵族公子打扮大步跨下马车,他身披一件暗金色大氅,亲自搀扶最得宠的兰昭仪下车。
兰昭仪身穿一件火红色狐裘,领口处镶嵌着银色的花边,犹如冰天雪地中的一抹阳光,照亮了冬日的寒冷。
众人见到二人纷纷行礼,因是微服出行,礼仪一切从简。
叶弗谖作为主招待人,请一行人移步楼内,毓王跟在最后。
她深吸了一口气,这么重要的场合,难免会有些紧张。看着毓王气定神闲,悠哉游哉的样子,颇觉好笑,也便不紧张了。
“茶楼的布局基本还是沿用了三年前的样子。只是平日里会由说书先生和琴师分时段出演,客人也可根据自身喜好,选择不同的时间段前来茶楼。”
“还请诸位移步至楼上雅间用茶。”
到得“梅字号”雅间,众人均是眼前一亮。
梅字号雅间的光线要比别的雅间和大堂偏暗一些,雕花烛灯散发出柔和的光芒,使整个房间沐浴在温暖的黄光之中。
四周墙壁上是精心挑选的梅花图和题词,案几上摆放的精美瓷器也都绘了梅花图案。
房间的中心是一张黑漆木制的茶桌,桌面镶嵌着银质的梅花图案,与墙壁上的梅花图形成呼应。
茶桌上摆满了各种精致的茶具,一旁还摆了盆栽种着绿梅的陶瓷花盆,看得出请人精心修剪过。
最妙的要数屋内放置的一扇屏风。
说也奇怪,这扇屏风看上去就像一块雪白的画布,未施笔墨,看不出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直到点上灯烛,众人才领会到设计之人的奇思妙想。
只见灯烛映照着绿梅的影子,将斜横枝干投射在屏风上,已然盛放的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