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14(2 / 2)

京,在京城没有认识的人。

翠云摇头,“要不下午去雪园的时候问问沈先生,他不是和祁王相熟。”

雪园就是他们柳府的客房,那日下雪,沈涤闲着无事给客房取名提字,她那便宜哥哥立刻让勤叔送去装裱,做了木匾挂在大门上。此后,府里的人也不称客房了,一个又一个,毫不保留,直夸雪园好听。

下午上课之前,柳月明站在院门口瞅了几眼。“雪园”这两个字好像有点熟悉,不过这是金文写的,她一时也想不起来在哪看过。她嘟囔了两句,走进书房,将抄好的《论语》放在沈涤面前,试探着问,“老师,您有没有收到祁王府的请帖?”

她想,按照他们两的关系,应该是不需要请帖,而不是没有收到。不过还是问一下,保险。

“你没收到?”沈涤抬头,看似毫不知情。

柳月明有些不好意思,脸红了,点头,“我和祁王不太熟,他想不起来我也很正常。”她的言外之意是,您昨天还去太平楼和他饮酒,他应该不会想不起来您的。

沈涤难得地笑了一下,这丫头倒是会安慰自己。他很想说,祁王哪里是不记得你,就是太记得你了,所以才故意漏下你。愿者上钩。

“没有收到就没有收到,为师也没有收到。”沈涤放下手中的毛笔,拿起她的作业,见她仍不明白,又说了句,“随遇而安。”

他也想告诉柳月明,祁王府的雅集,是专为她而设的鸿门宴。没有收到请帖,就有不去的理由,不去就不会成为下一个刘邦。可是他的任务是带柳月明去祁王府,如果她不问起,如果她不想去,那么他还有理由说服自己。

柳月明却说,“老师,我也想去,我想去看看雅集是什么样的?”

她看过画里的《西园雅集》,曲水流觞,高朋满座,伯牙鼓琴,高山流水。她想知道沈涤有没有参加过这样的宴会,她想顺老师您也去参加吧,放松一下。

沈涤很难想象,等柳月明知道这一切的那一日,她会如何看他这个老师。

她的眼神清澈澄明,漆黑的眸子里是说不尽的期盼,让他无法拒绝。“还早着,到时候再说。”

柳月明“哦”了一声,她总觉得今天的沈涤有些不一样,特别在她说想去祁王府参加雅集后,他的神色更加冷漠,像一块寒冰,周身全是寒气。

福宁殿内,杨思忠按照殿前押班都知的吩咐,将各地上奏的折子摆在官家案前。

宣武帝近来沉迷长生不老,连续请了好几个道士入宫,对外宣扬是祈求风调雨顺,实则是暗地里烧练仙丹。

杨思忠抬头看了一眼坐在上首的宣武帝,又立即低下头。“官家,河北正定地区大旱,灾情正在迅速蔓延至周围几州,若再不派人赈灾,又恐引发疫情,后果不堪设想。”

宣武帝今日头有些沉重,方才又听说即将炼好的丹药毁了,功亏一篑,心情糟糕透了,他杨思忠还如此不长眼色,一大早就要说这些让人心烦的。既然他要做忠臣,那就成全他。

“河北是粮食产地,又是边疆重镇,不仅关系我大宣来年的收成,也关系到边疆安稳。如此重要之地,必须派一个能人忠士去,孤才放心。”

杨思忠闻言,稍稍松了口气,只要官家有治国理政的心思,那就不愁国祚永延。他刚想推荐自己的门生司理参军顾怀宁,就听见宣武帝说出来一个人。

“杨爱卿觉得祁王如何?”

祁王,除了太子,当今天下最有资格继承皇位之人。杨思忠冒出一股冷汗。

灾害、民乱、匪患、瘟疫……现下这个时刻,将此事交于祁王,宣武帝的用心昭然若揭。而宣武帝这时候询问他的意见,也让杨思忠更加担忧。

“祁王常年久居京城,养尊处优,对农村情况了解减少。旱灾蔓延时间较快,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祸。臣觉得可以派一位处理过此种类型灾祸的朝臣去,如果官家要锻炼祁王,也可以派一位有经验人士通行。”

“你倒是肯说实话。”宣武帝这才拿起案上的折子看了一眼,“不像有些人,整日不知道替孤分忧,就知道对孤的家事指手画脚。”

“既如此,开春后的春闱,就爱卿你来任主考官,让吏部那群人配合你。”

杨思忠领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