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昭只是略扫了一眼,并未太过在意,她继续往前走,两三步以后,她走到了第一个分岔路口。
往左,还是往右。
两边的路看起来一模一样。
“是迷宫啊。”
祝昭立刻就意识到了园内的设置。
一般的迷宫要想走出去只需要贴着右手边,顺着迷宫内的路线,大都是可以走出去的。
但是很明显,这里不是一般的迷宫。
祝昭蹲在地上,沿着墙壁的石头缝隙里生长着一排整齐的小叶子,一遍的介绍上表示着蕨类的品种:狼尾蕨。
连两边的路上所培育的蕨类植物都是一样。
祝昭的挑起一片鸟巢蕨的大叶子,仔仔细细的摩挲了两下。
不能破坏园内植物。
随后祝昭站起身,往右边走去。
走了不到一分钟,面前一块铁线蕨瀑布挡住在了祝昭面前。
死路了,这么快。
祝昭没有犹豫,转身往回走去。
刚才的路线她记得很清楚,祝昭看着挡在面前的石墙,应该不存在死路才对。
这一次她没有在动了。
祝昭伸手抚上粗糙的石墙,灰白的灰尘擦在她的指尖,视线下移,大多数蕨类植物都喜欢生长在潮湿的环境里,石壁的下方因为太过潮湿,已经长出的苔藓。
迷宫在移动。
祝昭闭上眼睛,感受着周围的空气,这里没有风,只有温暖潮湿的粘腻湿气隐隐在空中飘荡。
温度和湿度都不一样。
没有规律的移动?
祝昭站起来,注意到了角落里的一株颜色不一样的植物。
红盖鳞毛蕨,又名彩虹蕨,叶子的颜色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有红色、黄色和绿色三种。
既然是迷宫,就一定存在出去的办法,游览区域不管是对旅客还是区域内的原住民们都保持着一种很微妙的平衡。
这就意味着,一定不是死局。
再睁开眼,挡在面前的石墙消失了,变成了一片绿色空旷的花园。
正好30秒。
祝昭垂眸,30秒变换一次场景。
将石墙和内景植被分开,每30秒就会打乱重排一次。
祝昭走到一侧的墙边,石缝内侧一处隐约可见点点红色的印记。
那是血迹,是她在第一个拐弯处留下的。
祝昭走进花园,各种各样茂密的蕨类植物攀着石壁生长,环顾四周,没有路。
她闭上眼睛,再次数了30秒。
30秒之后,祝昭睁开眼,这一次内景却好像发生变化,眼前还是一样的花园和石墙。
“错了吗。”祝昭喃喃自语。
不可能。
祝昭闭上眼,耳畔好像传来若有似无的风声,夏日的夜晚那边轻柔凉爽的风,空气好像没有那么潮湿了。
下一秒,祝昭突然睁开眼睛。
变了。
能变的不仅是植物和布局,还有气候。
风突然大起来了,吹的祝昭额间的发丝有些凌乱。
将整个迷宫分成三个部分,由石墙组成的主体部分,植物构成的装饰和观赏部分还有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适宜的气候,例如: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等。
每隔30秒,三个部分中都会有一到两种,甚至是三种进行组合变化。
这种组合变化毫无规律,一旦走进迷宫内部,在路径和沿途植物一起打乱重排的同时,所留下的一切线索都将变得毫无意义。
那么此时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等待。
原地等待。
等着迷宫将出口的大门送到自己面前。
一次变化只有30秒,只要足够有耐心,总能出的去。
但是她不是什么有耐心的人,祝昭看向角落里的红盖鳞毛蕨,此时它的叶片已经有些微微泛黄了。
比起等待,她更倾向于主动出击。
比如,在看似杂乱五章的变化中,找到潜在的规律。
30秒之后,内景变化,郁郁葱葱的花园变成了芜杂的庭院,身旁无风,祝昭数着数字快步闪身往左边拐去。
左边的甬道狭长逼仄,祝昭走过了30秒才走到尽头,右边的路封住了,祝昭只能拐向左边,走进去,她看到了一片篱笆围起来的大型的莲座蕨,沧桑古老,叶片整齐优美,可以称得上艺术品。
不是这里。
祝昭只看了一眼便立刻闪身出来,快速往回跑去。
30秒倒计时开始,祝昭穿过甬道,在定格的短短30秒内回到了荒芜的庭院,时间一过,石墙在面前移动。
祝昭站在原地,亲眼目睹着面前的光秃秃的石墙经过平移和旋转变成了一片高耸的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