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女生耽美>沉沙> 三百三十、红衰翠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三百三十、红衰翠减(2 / 2)

然会建议朝廷彻查,但如今北方劲敌压境,南方亦有叛乱,若非万不得已,不宜再生内乱。”文载川思忖片刻,说道,“且若是海寇当真逼近三吴,以那些太学生们的热血心性,只需稍加引导,他们便会高呼家国安危投效国事,反倒不会拘泥于这些无足轻重的流言——可算是以逸待劳之法。至于如何秋后算账,想必君渊早已是得心应手。”

慕容临凝眸斟酌片刻,一时不多言语,末了微微颔首,算是默认了此番提议。

文载川径自取了案桌上的青瓷杯盏,漫不经心地把玩起来:“但……既然说到了此处,老夫也有另一问——海寇逼近之时,秣陵能调集多少人马抵御?”

“荆、江、徐三州毗邻前线皆不可动,唯有调丹阳禁军,再募集新兵。至多……或许不过两万余人。”

“……这可不妙啊。老夫记得,如今你们也并未探到孙嘏主力的行军路线。”

“战事当前,江南之地人手原本便不足。当然,更糟的情况是……他们切断了沿途之地与秣陵的消息往来。若是如此,为秣陵的人心着想,只怕更不宜大张旗鼓地调查。”

文载川沉吟片刻:“如此……文家虽势力低微,却正巧常在江州与湘州一带有生意往来,再会同玉氏与我们交好的些许势力,倒也可以在私下里设法替朝廷探一探。”

慕容临笑道:“那便有劳文先生了。”

“呵呵……不知君渊可还有其他要事?”文载川晃了晃手中的茶盏,亦是笑道,“若是诸事已安排妥当,那么多思无益,倒不如与老夫一试茶艺,如何?”

慕容临便也恢复了以往慵懒风流的模样,含笑取出了一旁新焙的茶饼,不再多言朝堂战场之事:“正有此意。”

——

午后的凉风卷来了堆叠的阴云,少顷,便又是雨雾绵绵,将台城的御苑华林都掩映得迷离。

冷瑟是雨气潜入清暑殿的宫阙楼台,迷离了博山炉中袅袅散开的药香,陈定澜眉眼间隐隐的峥嵘锋芒也在这轻烟中淡凉下去,有些柔和,又有些疏远。

卫琰接过了枕月端来的莲子红枣汤,含笑递给了陈定澜:“母后自从回到了清暑殿静养,气色便又好了许多。”

“这清暑殿中最令孤喜欢的一点,便是近鬼神而远人事。既不必忧心人事,自然能休养得容光焕发。”陈定澜神色淡淡,在接过青瓷碗后不紧不慢地呷了一口,方才笑道,“陛下何时也关心起了华林苑中的闲人?如今可不是承平之时。”

“大宁以孝悌治天下,儿臣居于太极殿上,自然也不敢违背。”

半开窗牖外倏忽风起,携着几点雨丝淅淅沥沥地打上窗纱,一片红叶悄然自窗棂的间隙飘落。卫琰抬手拈住了那片红叶,顿了片刻,又笑道:“更何况,如今秣陵满城风雨,连台城中也有了些无凭无据的传言,儿臣也深恐这等流言蜚语惊扰了母后清修啊……”

“枳句来巢,空穴来风。”陈定澜放下手中的青瓷碗抬眸端详着他的神色,而那晶莹的汤水便也在汤匙之间悠悠地漾开了几缕涟漪,“陛下将城中的传言归结于‘无凭无据’,未免武断。”

卫琰敛眸,含笑行礼:“谨听母后教诲。”

“宫人间的传言大意是,如今淮南与荆州迟迟未有捷报,而交广的叛军更不知已推进到了何处,秣陵城倾覆,恐怕只在旦夕之间。孤却是不知,这其中有多少是真正的‘无凭无据’。”陈定澜说到此处,微微侧目瞥了一眼侍立在旁的吟风,见她亦是恭敬地颔首,方才继续道,“交广虽远,却也绝不至于至今了无音讯。与其担忧这些流言,陛下倒不如想一想,由谁去何处拉出一支兵力,方可抵御奇袭吴越之地的海寇叛军——毕竟,大宁国中的精锐皆在北方边境不可妄动。这一战,可不简单。”

卫琰一瞬抬眸,却又旋即垂下眼帘,若无其事地恭敬听完了她的话语:“母后所言在理。只是如今的秣陵城中……只怕堪为守将募集兵力的人,也只有那么一位了。”

“他多半已在收到这些消息后越过陛下做了些许安排,陛下若不想做了那彻头彻尾的傀儡,便要尽快有所动作了。”陈定澜闲然一笑,一副置身事外的从容模样,眸光却是暗自紧紧地盯着对方,“不过,孤倒是很惊讶,陛下竟会来清暑殿中询问政事。”

“时移世易,有何不可?更何况,母后在临朝称制时,想必便已明白您在此中的利弊。”卫琰轻轻地笑了一声,复又缓缓地低声道,“毕竟,这天下有配享太庙的皇后,却无能占一席之地的公主。”

“陛下明白便好。只是么……你如此急于与孤说这些,恐怕并不是因为如今的局势。”陈定澜略微扬了扬眉,笑意淡淡地瞥了一眼博山炉中升腾又垂落的屡屡烟尘,“强敌四伏,陛下且早些布局吧。”

卫琰听到此处,不由得轻轻一蹙眉头,抬眼时正见窗外一庭风雨如晦,其间却又有秋雁清唳,渺然而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