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女生耽美>沉沙> 二百九十、千金买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二百九十、千金买骨(2 / 2)

句俗话,生命就是一场大吃大嚼的宴席,虽说粗俗了些,臣那时却觉得很有道理——毕竟吃或被吃、杀或被杀,一切都在光天化日之下,简单明了、约定俗成。”白崧说到此处,气定神闲地笑了笑,“当然,这样的想法在后来又生出了不少波折。后来臣被编入军中,最早便是扮作寻常人家的少年,去宁朝境内刺探军情,自然也听过见过些不同于以往的事情。依臣之见,若仍旧固守敕勒川上的那一套行事之法,高车部便永远无力入主中原。臣的初衷,是摒弃敕勒川上那些野蛮的规则,而那位左贤王,或者说王庭中的许多勋贵,都是不屑于这么做的。”

姜昀颔首叹道:“所见略同。只不过如今我方才发觉,大昭若想真正在中原立足,仅仅全盘挪用中原人的规章还远不足够。”

白崧亦是深有所感似的长叹一声:“道阻且长啊……”

——

待到白崧长揖告辞,在内侍的引领之下离开含章殿侧殿时,已悄然到了未时。姜昀在西堂之中草草用过了午膳,又将余下的公文处理得当后,便沉思着信步向御花园而去。

彼时风停云止,洛阳宫的太液池依旧是水色凝碧,岸芷汀兰缘湖丛生,而倒映于湖面之上的夕阳亦是辉芒不减。就在这潋滟清波的辉映之下,姜昀循着湖畔的石径且行且停,在间关啁啾的鸟鸣声中兀自思索着近来毫无头绪的几处难题。

四下静谧之时,湖间忽有青鲤跃出波面,哗啦一声,飞溅的水光散出无数晶莹。姜昀被这蓦然响起的水声惊了惊,待回过神抬眸望去时,却见拓跋明月闲坐在太液池畔,正一面以鞋履踢了踢水面,一面叹息着收回了钓竿。

他注视着涟漪荡漾的湖水,不觉缓缓一笑:“明月今日还真是颇有闲情。”

拓跋明月循声回首,略微一挑眉:“元照不是昨日才问过代郡之事么?拓跋部的消息可不会送来得这么快。”

“自然不是为此而来。”

拓跋明月放下了钓竿,笑道:“那可是更奇怪了,今日刚开过大朝会,你若不是为了代郡诸部,还有什么事须得来问我呢?”

姜昀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我只是恰巧路过。但你在这太液池中钓鱼……当真是很难不引人瞩目。”

拓跋明月见此,反倒很是快意地笑了一声,又道:“毕竟在这洛阳宫中,每日实在是太无趣了。不过这太液池中的鱼似乎与代郡河流中的颇为不同……我至今都未钓上一条呢。”

姜昀不觉扶了扶额:“……那你还想再试试么?”

“算了。”拓跋明月摇了摇头,仍旧在湖畔席地而坐,却未再拾起钓竿,转而玩弄起了叠放一旁的金箔纸,“明日似乎又有什么祭典?我见宫人们用剩下了些金箔纸,便讨来玩了。”

姜昀打量着她手中的动作,闻言笑道:“是春耕郊祭,你若实在不想去,只管称病便是。”

“既然陛下都已开了金口,那么妾自当从命了——诶?她们分明就是这样折的……”拓跋明月正在嬉笑着应和之时,却不防手中力道一紧,立时便令那只折了一半的花灯破开了一个口子。她颇有些懊恼地叹了一口气,将那破损的花灯放在了一旁:“总之,这次郊祭我便逃上一次了。此外,将辽西公与归义侯迁回洛都长居之事,我还是建议元照尽快考虑。”

“若无意外,下月便会以京察封赏为由诏他们入京。”姜昀笑了笑,亦是径自在一旁坐下,取过一张金箔纸漫不经心地折了起来。

拓跋明月见此,自是饶有兴致地端详起了他手中的动作,半晌方道:“想不到元照竟还会摆弄这些。”

“以往在邺城之时,每逢中原佳节,总少不得为母亲做些小玩意儿的。一来二去,自然也便熟练了。”姜昀平静地应了一声,此刻夕阳已渐渐沉在了对岸的宫阙飞檐之间,洒落的金红辉光点染在他的眉宇之间,便也平添了几分温柔之意。

“除却当初追封之时外,我倒是几乎从未听人谈及过文贞皇后,只隐约听闻她似乎是汉人。”

“这并不奇怪,在他们眼中,母亲不过一介掠来的汉人女奴而已,有何值得谈论之处?”姜昀说话间已将手中的金箔纸又折过一道,只是不知为何,拓跋明月隐约觉得这一道折痕似乎比先前的都要深上许多,“若非那时宁朝皇帝诏令敕勒川各部皆送出一名质子前往邺城,或许先帝都不会想起还有我们母子二人。”

拓跋明月抱膝坐在一旁,静静听着并不多言。

“不过,或许对于母亲而言,能够葬在宁朝的邺城,已经好过了埋骨塞外。”姜昀笑了笑,将手中已然折好的金箔莲花灯递给了拓跋明月,“好了。”

拓跋明月抿了抿唇,抬手接过了花灯。

此刻斜阳已沉,太液池中的楼台殿宇次第点起灯火,那灯火片片碎在荡漾的湖面上,宛若万千繁星从天而降。她端着花灯凝伫了片刻,仍是微微倾身将灯送入了太液池的湖水之中,那灯光沿着流水渐行渐远,所行之处便引得湖水滟涟波动,漾开点点碎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