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女生耽美>沉沙> 一百二十、谯门画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百二十、谯门画戟(2 / 2)

昌郡公久居石头城不出,故而我今日来此,是为代陛下传上一句话。”

王肃不以为意地看着二人:“请说。”

慕容临复又闲闲一拱手,以卫景辰的口吻复述道:“王卿若仍旧心存社稷,于此息兵退还,则天下尚可共安。如其不然,朕自当归于琅琊,以避贤路。”

他说罢,便云淡风轻地一笼手,沉凝含笑的目光掠过近处士兵的佩刀,坦然地与王肃对视着。

“陛下有命,臣岂敢不从?”良久,王肃终是朗声笑了起来,特意咬重了一个“臣”字,“只是如今乱象未定,本将还需在此多留些时日,确保秣陵安全。待得肃清乱党后,本将当即刻退还——二位对这答复,可还满意?”

慕容临听得此言,也是笑着应和了一声,并不多言,只是不着痕迹地瞥了谢长缨一眼。谢长缨会意,立时便躬身行礼道:“……武昌郡公高义,下官佩服。诏命已达,下官也自当返回台城,向陛下复命。”

“好,”王肃拊掌而笑,侧目看向侍立一旁的官员,“何长史,恭送二位贵客出城。”

——

“此处已是石头城东门外,二位自可离去。”

“如此,有劳何长史了。也请长史慢走。”

待得二人被王肃府中的长史何康郑重送出石头城东门后,谢长缨抬眼望了望天边疏淡的星子,忽而侧目一笑:“今日多谢慕容先生相救。”

慕容临亦是收了方才向长史行礼的动作,挑眉轻笑:“相救?此言又是从何说起?”

“谢某恐怕并非第一位被陛下派入石头城的使者。”

“谢小公子聪慧。”慕容临不置可否地笑了笑,也不多做解释。

二人一时心照不宣地沉默了片刻——此前那些入了石头城便不曾出来的使者,想必尸身已入了扬子江。

“慕容先生偏偏选中了我……想必也不是巧合。”

“此事我先前已说过缘由。”慕容临笑意更甚,其间不乏赞许的意味,“不过若谢公子不信,也不妨自己猜一猜。”

“慕容先生怎的也爱教人猜来猜去?”谢长缨不觉轻快地笑了一声,随即又觉此言似有不妥,便又补充道,“看来先前派去的人,大多与北宫氏有所牵连,纵使没有,恐怕也与琅琊王氏素来有些龃龉。慕容氏毕竟是开国时的功臣世家,他终归不敢当着您的面动手戕害。”

更深一层的猜测,谢长缨却是不曾说出口:对于慕容氏而言,相较于先前那些无足轻重的寻常士族,将将得了皇后青眼的陈郡谢氏更值得深交。

而慕容临却又分明在她瞬间变幻的神色与眸光之中读出了相近的意蕴,笑道:“谢小公子果然是聪明人,懂得什么是放得上明面的话,什么不是。”

“慕容先生过奖,谢某仍有一事存疑。”

“哦?请说。”

“‘相国’一职位列超品,常年虚设,领职者皆非寻常人臣,但王肃对陛下的封赏似乎仍旧不满。”谢长缨言及此处,眸光悠悠一转,低声笑道,“慕容先生此后的那番应对之语,究竟是陛下亲口所言,还是您的权宜之计呢?”

“王肃走到此处,除却再进一步外,别无选择。”慕容临从容答道,“那些话是何人所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王肃想听到这样的话,而我也会劝谏陛下以此道行之。谢小公子可知为何?”

谢长缨敛去笑意,微微颔首,眸光在疏星淡月之下尤为明锐:“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孺子可教。”慕容临笑道,“谢公子不当在门下省与卫尉寺领这闲职,且……待秣陵事定后,倒也不妨来南泠书院小坐,看一看东山同宗的小辈。”

听得此言,谢长缨心知这是慕容临有意招揽,便也含笑长揖道:“久闻南泠书院盛名,谢某自当从命。”

“谢公子不必与我客套了。”慕容临抬手指了指不远处的车舆,“走吧,天色不早,该回城了。”

——

建武元年十一月二十五,王肃既入石头城,拥兵不朝,放肆兵士劫掠内外。孝元帝使丹阳尹谓之曰:“欲得我处,但当早言,我自还琅琊,何至困百姓至此?”又使散骑侍郎谢明微传诏,以肃为相国,进爵武昌郡公。肃专擅朝政,其后数日,骠骑将军、尚书左仆射、武城侯等皆为为之所害。

——《十二国春秋·后宁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