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头厂的场区不算小,有上万个平方。
加工车间和冷库都很齐全。
他们以前的主要业务就是加工老毛子的渔获,搞成罐头再发往内地。
可是这两年,老毛子自己的鱼都不够吃呢,哪有鱼卖到中国啊?!
勤得利罐头厂就只能停产了。
这一下可空了一年多。
尤其是去年,连片鱼鳞都没看着啊。
他们倒是想沿着阿穆尔河出海,也打打鱼啥的,可是老毛子肯定不同意。
你想啊,HLJ在哈巴罗夫斯克就直接往北走了,进入了苏俄的领土,哪能让你中国的渔船借道?!
所以,勤得利罐头厂要倒闭了。
昨天,他们突然接到总局的电话,说有人对罐头厂感兴趣,这把他们乐的,看样子,罐头厂有希望了。
在厂子里走了一圈,卢昌华看了很满意。
设备还八成新呢。
双方坐下来谈合作。
在加工费上有了分歧。
主要矛盾就是加工费有点高。
现在卢布已经垮了。
从对面进口渔获成本很高,如果加工费也很高,那么做成罐头再出口就不划算了。
谁买得起?
现在苏俄还在流通旧卢布,真是不值钱。
现在1400卢布兑换1美元了。
一想到自己还要在同江加工罐头三年,卢昌华就觉得太不划算。
他之所以想着要把鲱鱼加工成罐头,主要的原因就是他要方便运输。
这些鱼由于售价太高,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居民是没办法消化的,他只能想办法卖到莫斯科去。
他的想法是,从苏俄打鱼在同江加工,然后用国际列车运到莫斯科,而不是走远东到莫斯科的铁路。
这样,他的鱼罐头不仅能卖出高价,还不占用国内的渔业资源。
卢昌华看着眼前还在和自己讲价的侯厂长,笑着说道:“咱们换个思路怎么样?”
“换个思路?什么思路?”
侯厂长有些发愣,这个来做加工的商人竟然说换个思路。
不管换什么思路,价钱不能少。
这是他的心理底线。
“罐头厂卖不卖?”
“什么?!”
卖不卖?
“罐头厂卖吗?我买了。”
“这个……”
他没想到会是这个思路。
“这我可说了不算,得农场……”
“那你问问,我等你消息。”
卢昌华留下了一张名片。
侯厂长拿着名片,傻傻的望着远去的背影,好半天没回过神来。
章节报错(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