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都市言情>红楼沉浸式围观> 第259章 猢狲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9章 猢狲散(3 / 4)

样吧。”到时候见面再说,如今王熙凤盼着这件事还没有尘埃落定。

贾琏次日酒醒之后去城外道馆里拜访贾敬,贾敬听了来意,只是说了一句:“我乃出家人,不管俗家事。”便不再说话了。

贾琏问:“哪怕是抄家灭族呢?您也不再管了?”

贾敬念经,完全不搭理贾琏。

得知这个结果,老太太是连连叹息,整日长吁短叹。

很快就到了孩子满月的日子。

王熙凤因为生性要强,便挣扎着下床招待亲朋。又常常抱着孩子给人家看,穿的衣服很素,但是精神状态看着却还好。

也有那些不识趣的,拉着王熙凤的手说:“你婶子这些日子可遭罪了。”

王熙凤就说场面话:“圣上明察秋毫,各位大人们也是秉公办理,自会还我叔叔婶婶一个公道。”

说这些话的都是一些贾家的族人,说的王熙凤心里面特别烦躁,连老太太也觉得这一些人是故意的。

“他们觉得凤丫头平时太严厉了些,所以这个时候能多说几句话刺刺她的肺管子就绝不会少说。”虽然能图一时痛快,但是眼光也太窄了。

王夫人就说:“她们年轻办事急躁了一些,往后就能好了。”

这话说的老太太就不想再搭理她。老太太如今说的是王熙凤平日在家族里面的形象就是严苛且威严的。她非要说一句“她们”捎带上云芳。做长辈的,这就显得很没意思了。

这边三天满月宴结束之后,王家的事情也算是尘埃落定。王熙凤的哥哥王仁就在金陵,一时半会儿来不了,贾琏就出面张罗王子腾的后事。

王熙凤也特意把孩子送到老太太院子里面,请老太太帮忙看着。打算一块儿和贾琏出去披麻戴孝把事情给撑起来。

王熙凤的这些陪房们这个时候也很积极,连带着王夫人的这些陪房们也是忙前忙后。王夫人还特意跟老太太商量,把探春和宝玉贾兰带出去哭孝,半点不提贾环。

老太太怀里面抱着刚满月的小宝宝贾荂,就说了一句:“随你。”

对二房的事情,除了宝玉的,她现在不肯再插手。

薛家也打点人出来帮忙,三个女人的打算是不能办得热热闹闹,但是也不能让人家小瞧。

这边王熙凤收拾了东西给人带着,因为舍不得儿子,在家里面磨蹭了一会儿,刚要出门就见到外边儿来兴儿家的急匆匆的进来。

“奶奶,事儿有点不对。”

“怎么了?二爷不是说把我叔叔给迎回来了吗?不是找好寺庙办事吗?哪里有什么不对劲,难不成有人来闹事儿?”

“不是闹事儿……保宁侯府的一位公子穿着孝衣外边披挂着红绸,要做丧主。”穿孝衣外面挂红绸,意味着是未婚的姑爷。

“什么?保宁府凭什么来?”

“说是二姑娘许配给他们家的公子了,所以......”

“所以王家没人,女婿把事儿挑起来了是吗?”王熙凤咬着牙问。

来兴儿应了一声是。

王熙凤冷笑两声,心想怪不得翻脸无情呢,这是找到后路,一脚把王家这个包袱踢开了。

她缓缓的出了一口气:“这是我叔叔的事儿。活着的人不管怎么做都可以商量,不能让死了的人走得不安,既然是女儿女婿要把事情给担起来。那咱们就往后让一让,你跟二爷说,咱们就别管了,到时候尽一尽亲戚的责任过去哭孝就行了。我也要见见我妹妹和婶子才行。”

王家的事儿很快传到了云芳的耳朵里,来说这个的主要是邢夫人,这位婆婆听了八卦很想找人分享,于是回来之后就急匆匆的往云芳的院子里来。

云芳看她很兴奋,就问:“太太这是遇上什么好事了,怎么这么高兴啊!”

“我没遇上好事,刚才听说王家的太太这几日把女儿给许配出去了,人家女婿要接王子腾的丧事呢。”说到这里,还有些纳闷:“你说这事儿怎么还有人争着办?我还是头一次见。”上赶着给人家披麻戴孝,这事还真是头一次见。

云芳也觉得这王家的太太是个神人,居然能这么快的给女儿找到对象,人家既没有耽误坐牢,也没有耽误操心女儿的婚事,而且这事儿就能做成了,有的时候不佩服都不行。

“不应该吧,王家太太在关押呢,这事儿她插不了手......”云芳恍然大悟:“她娘家帮她的忙了,她娘家出力把事儿办了。”

“那保宁府也愿意?”

“这......就不好说了。”云芳也不知道这其中有什么利益交换,保宁府的人同意让王家一个近乎孤女的女孩进了门。

邢夫人就忍不住说:“我还以为人家落魄了呢,没想到啊!”

其实在整个红楼中,落魄的人家,比如是邢夫人的娘家,比如说寄居在大观园里面的妙玉,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穷人。

就好比云芳上辈子的经历,真正的底层是背负了债务,吃了上顿没下顿,不敢请假不敢生病不敢多花一分钱。可是有人在网上叫着“我只剩下一百万了,不能再随便花了的”的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穷人。

而荣国府的这些穷亲们,身边多少有丫鬟婆子伺候,没到了卖儿卖女的那一步。

她们的落魄,是和原先的圈子分割,却又融入不了更下一层的圈子,是一种社会地位上的心理落差。

“哪里是真的落魄了,那位太太在王大人不在京中的时候给王家掌舵,岂是一般人呢。”

说到这个,邢夫人就有话说了:“你这话说的对,要不然人家说结亲要门当户对呢,这话是真的有道理的。

你看咱们家,靠老太太撑了二十多年,自从老公爷去世后,说是二老爷当家,其实还是老太太当家。王家也是,王大人在江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