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斤斤计较惯了,能省钱才是好主妇,所以胡同里大家也常常交流怎么抠着过日子。香草和云芳都接受良好,甚至云芳还说这才是勤俭持家呢,当年在胡同里,云芳也是这么俭省的过日子的。
然而到了荣国府之后,香草发现荣国府的这些当家奶奶们说钱的时候都要委婉着点,钱已经成了铜臭之物了。
但是像薛家这样把人家的家具摆设直接估价的,那是从小到大第一次碰见。所以连香草这样的丫头就有点儿看不上薛家的作派,觉得这就是商人行事。
哪怕是看不上,但是人家也强势的加入到了彼此的生活里面。导致云芳每一次去老太太跟前应承的时候总能看到薛姨妈的身影,薛家的婆子们也在荣国府的后院往来穿梭,成了这个大家族的一份子。
反正这件事让荣国府上上下下有一半人觉得很不高兴。
不高兴的人里面除了云芳之外,还有就是林黛玉。
刚开始林黛玉在荣国府里面生活的还算顺心,但是自从宝钗来了之后,总是能听到一些闲言碎语,总有一些闲着没事人干的人把两个人放在一块儿比较。
这个时候的薛宝钗因为要参选,所以不经常出来走动,倒还相安无事。但是林黛玉就很生气,凭什么把自己和一个陌生人放在一起比较,人家的好是人家的,自己就算是不好,也是自己的,凭什么让人比来比去。
但是这不是在自己家,有些话生气也没法说,只能被动接受了。
转眼初八这一天到了,天还没亮,云芳就起来帮着贾瑭把衣服穿好,今日就离开家了,护膝护肘都预备着,马鞍上的垫子已经绑好,耳包围巾都拿来了。
邢夫人的丫鬟桃花急匆匆的进来,跟门口站着的黄晶说:“老爷太太都起来了,三爷这里收拾好了吗?”
贾瑭和云芳出来,一起去见贾赦和邢夫人。
邢夫人特别难受,一见面就各种嘱咐。
贾赦问:“东西都带齐了?”
贾瑭说:“带齐了。”
贾赦说:“你也别死心眼,我知道江浙附近有些商人在找靠山呢,他们都是万贯家财......”
贾瑭不想把时间浪费到这种事儿上,扶着邢夫人坐回去,跪下来给邢夫人和贾赦磕头,嘴里说着:“您二老保重,儿子出门了。”
邢夫人只好捂着嘴小声的哭,又怕不吉利,赶快擦眼泪:“路上别忘了吃饭,你媳妇和孩子都在家,什么都不缺,我看着呢,你照顾好自己。”
贾赦这才闭了嘴,气鼓鼓的看着贾瑭,目的还是让贾瑭出去之后多捞点钱回来。
邢夫人又问:“跟着出去的人呢。”
十多个随从已经穿戴好了,也是浑身鼓鼓的,包的严严实实。都在院子里磕头,邢夫人又嘱咐了一遍他们,对贾瑭的奶兄弟说:“你和瑭哥儿最亲近,我知道你是最忠心的,出去之后别傻乎乎的听他的话,多劝着他点,多为他想想。”
周向磕头答应下来。
邢夫人这才停下来,看着贾瑭吃了饭,云芳让人抱着贾桂和蘑菇来跟爹爹告别。贾桂现在正是狗屁不懂的年纪,高兴的给他亲爹表演了一个吐泡泡,蘑菇十分不舍,拉着贾瑭哭的上气不接下气。
这边一家人吃了饭,贾瑭出门,带着人看了随身的文书路引,出京城往南去了。老太太知道的时候已经出门一个多时辰了。到底是上了年岁,心里不好受,加上薛姨妈天天来,她也赖得再应付,就脸上带出来几分不高兴。
薛姨妈还真的是天天来,比老太太的这几个儿媳妇都殷勤。
见到老太太不高兴,问道:“老太太是昨日睡的不好?怎么今日看着没精神?”
王夫人回答:“今天瑭儿出门呢,老太太是喜聚不喜散的,心里牵挂。”
薛姨妈就说:“当长辈的就是如此,牵挂小辈,怕路上吃不好睡不好,但是瑭三爷是出门公干,路上有官府的驿站,一路也算是妥当。”
她这话说完就带着羡慕,官道上有驿站,驿站的房子也分好坏,当官的特别是贾瑭这种出差的,一路上进了驿站都是吃的好住的好,每到一个地方,有热水有房舍,还有人照料马匹。
他们这种平头百姓出门,只有花钱才能进驿站,就是进去了,也混不到上等的房舍,甚至有时候已经住进去了,有公差路过,哪怕是三更半夜也会被从房子里赶出去给人家腾房子。
到底是有一身官皮才混的开,可惜她儿子已经没指望了,只能指望着宝钗出头,提携哥哥和娘家。
云芳也是在贾瑭走了之后提不起精神来,这一天趁着天气好温度升高,云芳把自己的胖儿子抱着,再牵着蘑菇,和邢夫人一块儿到老太太那里去。
以前贾桂一直在小院子里,没出来见过人,现在天气好了,带他出来见见人晒晒太阳。
有这个打算的还有李纨,带着贾兰也出来走走,看这里这么热闹,王熙凤也赶快让人把她女儿给抱出来。
一下子弄了一屋的小孩子,再加上贾宝玉他们几个,瞬间把老太太的屋子里面占得满满的,到处都有孩子的叫声,老太太看到这一屋子的小孩子,果然欢欣了不少。老人家笑的是见牙不见脸。
薛姨妈就趁着这个机会在旁边奉承了几句,碰上这会心情好,老太太也乐意和人多说话,就留薛姨妈在旁边说话取笑。
可偏偏小孩子们不愿意在一个地方久待,闹着要出去,王熙凤就商量着带孩子去外面院子里玩耍。
蘑菇因为年纪大了,和姑姑叔叔们也玩过,所以不愿意跟弟弟玩,弟弟这个小笨蛋,如今还不会走路呢,所以蘑菇就追在贾宝玉他们后面,被年纪最小的姑姑惜春牵着手。
贾兰也不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