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明带着林紫星几人来到小溪旁,正好看见林紫菀在聚精会神的捡着石头,周围发生的什么事她都不知道。
林玉明看到林紫菀赤脚就下了水,秋天的水要比夏天的要凉上很多,林玉明很害怕林紫菀因为一时的贪玩而得了风寒。
因此,林玉明也不管她此时玩的开不开心,直接吼出了一嗓子。
“大姐,赶紧上来,现在的溪水可凉了,小心别冻着了。”
林玉明这一嗓子不要紧,可把林紫菀吓得一哆嗦。吓得她差点倒在了河里,幸好原主常年干活,下盘比较稳当,这才没有让林紫菀成了落汤鸡。
林玉明看到这儿,心里也后怕不已,如果他的大姐真的摔到了水里,先不说得病了,自己一定会得大姐的一顿打。
“大姐,你没事吧!”
林玉明急忙跑到林紫菀身边,身后几个也见样学样,紧跟在林玉明的身后。
“我没事,阿明啊!你刚刚那一嗓子的威力可真不小啊!”
林紫菀似笑非笑的看着林玉明,对他说道,
“虽说,你是出于好心提醒,可是你的好心差点酿成了大祸。如果今天你提醒的人不是我是别人,如果那个人被你吓得直接摔到了溪流里,那你觉得他会谢谢你,还是会憎恨你。”
林玉明听了林紫菀说的话,吓得脸色发白,心里后怕不已。
“大姐,我知道了,我以后再也不会了。”
林紫菀趁热打铁,“提醒人注意不要在微冷的溪水里待的时间过长,这件事是对的,但是提醒的方式可以温柔一些。比如声音不那么大。”
林玉明自己又仔细地想了想,是这个理,想通了之后抬头双眼亮晶晶的看着林紫菀,
“大姐,我记住了,我下次不会再这样了。”
林紫菀摸了摸他的头,只觉得他的头发可柔软了,比她在现代时的头发的发质要好上太多了。
“好了,好了,我们也该回家了,等会儿要给咱娘送饭了。”
边说着,林紫菀边穿着鞋袜,看着脚上的草鞋,只觉得脚被磨得可疼可疼了。林紫菀下定决心,我要快点挣钱,买好鞋子穿。
林紫菀穿戴好之后,把石头放在竹筐里,顺手将旁边两个小的身上背的红薯拿出来几个,两个小的才七岁,因为营养不良看起来像四五岁的样子,可千万不能在干重活,林紫菀真怕他们累的早死了。
“大姐,拿出来干啥呀?这可都是吃的呀?”
两个小的不明所以,在他们心里,这些都是能吃的食物,当然是越多越好。
“你们两个这小小的身板怎么可能背的动这些,你们就不怕把自己压趴下?好了,我们先把这些红薯放到一个特定的地方,等到我们有空的时候再来拿就好了。”
林玉尧和林紫清听了,心情一下子就变好了,脸上的笑容立马出来了。
林紫菀看到他们灿烂的笑容,心里软的一塌糊涂。
林紫菀把红薯放在了一个不容易被别人发现的地方后,领着他们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此时正值午时,可地里的人们还在劳作,他们要赶在在第一场秋雨下之前把粮食收完。
林紫菀一行人一下山便引起了正在劳作的村民们的注意,他们对林紫菀身后背的东西很好奇,饶是村里最见多识广的村长也没有见过这些东西。
刘大虎终究是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扔下手里的农具,就往林紫菀一行人所在方向走过去。
“菀丫头,你背后背的是啥呀?我怎么没见过!”
人未到声就先到了,林紫菀发现这里的人的嗓门都很大,林玉明是,刘爷爷也是。
“哎!爷爷,你慢点,别摔了。”
林紫菀一边说着,一边把背着的竹筐放下。
刘大虎虽然已经五六十岁了,但是干农活的速度那些年轻力壮的年轻人差,可以说是老当益壮。
林紫菀从竹筐拿出一个红薯,仔细地给刘大虎讲解。
“村长爷爷,这是红薯。是我在一本杂记中看到的食物。也是我们常吃的野菜绿茸菜的根。是从土里挖出来的。而且,书上还记载这种食物的产量非常大,人吃了还易饱腹。它可以煮的吃,也可以把它晒干了磨成面,那么我们就可以用红薯面蒸馒头吃了。”
“真的?”
刘大虎听了林紫菀说的话,震惊不已,原本小小的眼睛此时变得很大,嘴巴也张的大大的,很容易就可以数清他还剩下的牙齿,不对不少,一共十八个。
林紫菀看到刘大虎震惊的模样,准备再接再厉,她将画着红薯的那本书拿出来,翻到那一页,给刘大虎看。
“当然是真的,不信,你看!”
别看刘大虎现在只是一个小村长,人家年轻的时候也是念过书的,后来家里出了意外,这才中断了读书,重新种起了地。
虽然说这么些年来,刘大虎为了生计,已经很多年没买过一张纸,没写过一个字了,但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他是怎么忘都忘不了的。
刘大虎看到林紫菀手里的那本书,眼神火热,他把自己的双手反反复复地在衣服上擦了又擦。
这才颤颤巍巍地接过林紫菀准备递给他的书。
这还是他这三十年间第一次摸书本啊!触摸感还是如三十年前那么好。
他小心地翻着书,越翻他越心惊,这上面记得都是好东西啊!如果这些都是真的,那还说饿肚子简直就是个大笑话!
“这上面写的,都是真的?”
刘大虎因为太激动了,说出来的话都带着颤音。
“我也不太清楚,但是它们既然被写出来了,应该是可以吃的。但是我觉得我们在吃之前,还是先给小猫小狗吃吃,等到两三天后,看它们没事,我们再吃,这样安全很多。”
刘大虎也从激动中缓过神来,仔细地想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