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世,便将皇位传位于誉王的儿子李玄,由七皇子暂时摄政,在李玄年满十六后将朝政完全归还于他。
而七皇子,便是景仁帝。
这份圣旨犹如石破天惊,迅速将所有人震的体无完肤。
有誉王的至交好友瞬间倒戈,开始转而支持李玄登基,也有李澈的人质疑这是假圣旨。
否则,如果这份圣旨属实,为何李玄这些年都不
敢持圣旨回京都夺回皇位?
李玄对此的理由是自己当时年幼,害怕回京都后自己小命不保,不敢回来。后来则是看景仁帝已经坐稳了皇位,觉得自己回来夺位反倒置百姓于水火,不忍做出这等不义之事。
这次,是看景仁帝去世,立李澈为储君,他认为李澈并非有能力的仁君,所以才回来拿回属于自己的皇位。
这话乍一听没什么问题,更重要的是经过多方鉴定,确认那份圣旨是货真价实的。
一时间,文武百官情绪复杂,不知如何是好。
先前景仁帝迟迟不立太子时,他们着急。
现在,一下子出来两个储君,他们更着急。
对于谁当皇帝,百姓们本没太大反应,但当年誉王仁爱百姓,不少人都记得他的好,所以爱屋及乌,连带着对李玄也很有好感,认为换他来做皇帝,说不定是更好的选择。
李澈对此气的半死。
眼看还有两天就要登基了,没想到竟然出现了这个岔子!
他万万没想到云初念竟然找到了这个底牌。
不行!
自己好不容易才走